对于“特困户”们来说,每天首先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起床,好想每天都赖在被窝里不起,如果世界上有一份工作只要整天躺着就有钱拿,那就再好不过了。事实上,这样的工作还真有,整天躺着就能为科研做贡献,而且还有钱拿,那岂不是太完美了?不,你会这样想,只能说明你对卧床不起的辛苦一无所知。
这个研究专门雇人躺着
每隔一段时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这样的航天机构,就会招募一些志愿者,让他们整天躺在床上,进行“卧床研究”。
上班就是躺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躺赚,你可别高兴太早,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躺赚”的工作。这个工作听起来挺诱人的,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首先,计划是由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共同委托,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进行的,一项名为“卧床休息研究”的实验计划。计划将招募24名志愿者,12男,12女。具体要求看起来不难:24-55周岁的健康男性和女性,不吸烟。身高在-公分,BMI指数在19-30之间。
这些我都符合~由于实验地点是在德国科隆的航空航天中心,要求志愿者会讲德语,方便交流。
只是交流而已,我会手语,行不行?躺着,但不是躺平
整个研究活动会持续89天,开始会经过15天的调整适应期,接着是60天的卧床休息期,以及之后14天的恢复期。整天躺着,还意味着志愿者们要和日常的生活习惯彻底说拜拜了。在实验期间,不仅要告别所有上班、上学或者出去玩的计划,而且连吃饭、洗澡、上厕所都全部要在床上解决。为了避免志愿者无聊,在空闲时间里,你可以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看书,做任何想做的事,前提是不离开床铺,不能坐起或站立。伙食方面,会有工作人员专门端到你的面前,不愁吃喝。这些食物,都是经过营养师专门搭配定量供餐,保证志愿者的正常体重,这简直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给我一台电脑架上,我能躺到NASA破产事情真这么简单?不存在的!这毕竟是科学实验,实际情况其实和大家的想象有些出入。欧空局在介绍页面上强调,这些实验想要的是有“高度积极性”的志愿者。只有那些能空出大把时间,还愿意为太空事业克服困难的人才能胜任。以“躺”来说,就和平常我们的睡觉不同,在60天的卧床休息期间,志愿者必须以头部向下倾斜6度的姿势躺在床上,并且不能睡枕头,整个实验期间,会有摄像机监控,以保证你一直处于正确的姿势。
根据欧空局的要求,在实验期间,志愿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至少一边肩膀贴在床上的姿势。吃饭要么是趴着,要么是侧躺着;上厕所只能使用和卧床病人一样的便壶;而洗澡则要躺着使用手持淋浴花洒——这个姿势不仅把全身都洗到非常困难,而且一不小心恐怕就要把水灌进鼻孔…
来,挑战一下躺着洗澡?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这项实验,全名为“头低位卧床实验”。也就是为了模拟失重状态下的人体变化。我们都知道,人体并不适合在太空中生存,自载人航天开始以后,我们发现,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宇航员的身体会受到各种负面影响。比如,头部肿胀、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等等。目前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每天需要至少训练1.5到2个小时,来抵消这些负面影响,这让宇航员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未来,我们如果想完成长期驻留月球,或者移民火星,科学家们就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应对方法。以降低长期失重状态,给宇航员身体所造成的危害。
躺着运动,同时配合各种检查
直接观察失重环境下的宇航员自然是最理想的,但送人上太空毕竟成本太高,可观察的样本量也太小了。因此,“枕头宇航员”在地面模拟类似的效果,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补充。这种头朝下,脚朝上的姿势,会减少流向腿部的血液,能很好的模拟太空微重力对人体的物理影响。
长期以这种倾斜的姿势卧床,志愿者会发生“体液流动重置”。他们下身的体液,会回流到胸腔,头部等上端位置。使身体重心上移,他们的上半身会面部浮肿,头胀,颈部静脉曲张。甚至连胸部都变得比平时大不少。但下半身,则会明显出现腰围更小,小腿更细的情况。
嗯,有点像减肥后的“理想状态”除此之外,还有颅压增高,视力下降,免疫系统紊乱等麻烦,这些都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会面临的生理情况。60天的卧床休息期间,志愿者每天都会进行人体离心机实验,“人造重力”具体是怎么做的?其实就是躺上一台短臂离心机,让机器以每分钟30转的速度进行旋转,“甩一甩”,让血液更容易分布到腿上。
别说了,我晕~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对心血管功能,平衡,肌肉力量和认知测试等测试之外,还包括有创检查,如肌肉活检,微透析和肌电图以及定期抽血,这一切,都是为了研究和评估,这种方法对缓解这些太空负面影响的可行性。
刷剧可以,吃零食没门
不过,想要对抗2-3个月的单调生活,只是漫无目的地打游戏上网可能还不够。ESA更推荐志愿者们用这远离尘嚣的时间做点有计划的事情,比如学习外语,或者撰写书稿。这样床上生活能变得更充实一些,说不定还对解决拖延症有奇效。
虽然多了很多空闲时间,但实验期间依然有些乐趣无法享受:例如自由选择爱吃的食物。研究中,被试们的食谱都受到严格控制。抱着薯片刷剧?别想了。点个外卖或者托朋友带吃的?不可能的。对餐食不满怎么办?很抱歉,为了保证数据一致,你还是得按计划吃饭,最多的让步仅限于多给点黑胡椒调味而已。
此外,热爱社交的被试大概也会感到相当寂寞。虽然亲朋好友可以前来探视,也可以电话或者网上交流,但想要起身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去参加聚会就都做不到了。什么,你说你最讨厌社交了?那好吧…起床才是真正的挑战
不管怎么说,卧床不起的日子总会结束,最多只要坚持上2-3个月,就可以愉快地起床拿钱走人啦。不不,你想多了。视频1-已经在床上适应了“失重”的身体,可不是随便就能下地行走自如。就像刚刚返回的宇航员一样,“枕头宇航员”也得花点时间重新适应“地球生活”。结束实验时,研究者会首先帮志愿者慢慢调节床的角度,直到把床调成垂直。先尝试站立15分钟,但据说实际并没有人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突然改变的血液分布,萎缩的腿部肌肉,再加上平衡感丧失,此时大多数人半过几分钟就站不住了。
亲历者表示,“久违的直立让我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眼前发黑,感觉下一刻就要昏过去了”好在,人体的适应能力确实很强。在数周的康复训练之后,“枕头宇航员”们就能恢复原状,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了。
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会获得一个证书,以表彰志愿者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还有欧元的酬劳。看到这里,你还会想要这份整天躺着的工作吗?如果还想的话,就先去确认一下自己能不能请下三个月的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