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膝关节结构、功能复杂,又终日负重,各种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都容易找上它。和骨骼相比,关节软骨的损伤要难恢复得多。
关节炎俨然已是现代人的通病,以膝关节炎为例,青春期软骨厚度为2.5公分,随着年龄增长、使用频繁而逐渐变薄,到55岁时一般只剩下0.5公分,若有外伤或长年负重者,软骨可能更薄,甚至有破裂、骨刺的产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55亿人患有骨关节炎。近20年来我国发病人数不断攀升,截止年患者已达1.5亿,是骨关节炎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什么是骨关节炎呢?
骨关节炎又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俗称“骨质增生”或“骨刺”。它主要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和僵硬,关节积液、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膝关节的受累,引起上下楼困难、下蹲困难,发展下去还会影响平地行走,是中老年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有的病人,在活动时膝关节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对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外出旅行更成了奢望。
如果对中老年人采用X线片子进行普查,会发现50岁以上的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率达到50%左右,也就是约一半的中老年人患有骨关节炎,但真正有明显症状,导致行走困难者并没有这么多。
若有外伤或长年负重者,软骨可能更薄,甚至有破裂、骨刺的产生。由于软骨的再生能力极差,所以临床上一直没有较好的方法进行治疗。
骨关节炎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膝关节病变严重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减轻关节的负担。
在此之前,医生们只能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到疾病终末期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但存在高昂的费用、术后感觉异常以及植入材料使用寿命的限制等一系列问题。
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应用,科学家在探索这些技术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试图找到修复关节软骨、恢复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干细胞疗法逐渐展现出较为乐观的应用前景。
骨关节炎症可以累及全身许多关节,由于膝关节对人体活动影响最大,所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成为临床医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干细胞关节腔注射的主要适应症就是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最常使用的是脐带、胎盘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B超引导注射到关节腔内。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增殖特性,取材容易,组织相容性好,表型稳定等优点,还能够分泌大量生长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促进组织自身修复的同时,抑制炎症和自身免疫细胞的攻击。所以因其抗炎、抗免疫特性,因此间充质干细胞是可用于关节软骨细胞治疗来源的另一选择。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生成软骨功能,能在体内微环境作用下主动迁移至受损部位进行修复重建,并且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炎作用,这些特点可减轻和缓解膝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从根本上改善了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缺陷,提升疗效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副作用。
理论上讲,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以生存1-3个月左右时间,这段时间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以起到改善局部微环境和修复软骨的作用,经过充分的修复,治疗后3-6个月时临床见效最明显。
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有效率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约三分之二的病人最终症状会明显好转。
磁共振结果显示,膝关节软骨体积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软骨下骨髓水肿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又一款针对膝骨关节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新药研发(IND)申请获得受理,再次展示了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炎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显示,共有3款针对膝骨关节炎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批件。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有治疗骨关节炎的干细胞新药获批上市,早在年,欧洲便审批上市了一款名为Chondrocelect的干细胞药物,用于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年,韩国又有一款间充质干细胞药物Cartistem获批用于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和膝关节软骨损伤;年,干细胞药物Maci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这些临床应用及发展,标志着干细胞疗法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日趋成熟。
干细胞通过多种途径来治疗膝骨关节炎
截至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最大临床试验注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