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吴孟超院士追思会在在医院举行(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全国同胞自发悼念两位院士
易医通也为吴孟超院士送来了花圈挽联
致哀的稻穗、鲜花汇成海洋
今天,我们再送两位院士最后一程!
虽然有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除了哀伤和悼念,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深思。袁隆平院士的讣告上写着逝世原因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据媒体报道,袁老3月份在三亚杂交水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这可能对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统计,跌倒是中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不少人感叹,袁老身体一直都挺硬朗,为什么摔一跤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01跌倒成65岁以上老人首要死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这一句励志的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次跌倒,很可能从此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据统计,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有超过半数的老人因跌倒而受伤住院,为什么只是“摔一跤”就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老人跌倒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骨折,最常见的有髋关节骨折、脊椎骨骨折、手腕部骨折、腿部骨折等,其中髋关节骨折更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一年死亡率可高达50%,而且致残率极高。
老人跌倒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长时间的卧床容易导致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引起休克、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02老人跌倒后该怎样扶起来?老年人跌倒超过一半都发生在家中。院子、卧室、卫生间、楼梯都可能是老年人不慎跌倒的地方。
看到老人跌倒,我们可能第一时间会想着去扶,但是诱发老人跌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血压异常增高的时候有可能破坏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这时候如果急于唤醒患者,可能会使脑血管破裂,危及生命。所以老人跌倒的时候该怎么扶很需要学习。
对意识清醒的老人,最好先确认下老人有没有骨折、出血等严重外伤时,再小心扶起老人休息。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可以采取对应措施: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有骨折——不要随意搬动,骨折外露不要复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抽搐——移到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对于昏迷或者意识不清的老人,要在采取对应措施的同时呼叫寻求帮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03为了防止老年人跌倒,子女要注意这几件事!老人跌倒不是小事,作为子女要时刻警惕,为长辈排除一切危险因素。那么我们该怎样防老人跌倒呢?
1.改造居家环境
很多老人跌倒都发生在家里,因此适当改造居家环境能有效防止老人在家里跌倒。比如,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楼梯、过道安置扶手;合理摆放家具,去掉易绊脚的物品;设置明亮的灯光照明,常用过道设置感应灯等;保持地板干燥,防止地面湿滑,易湿滑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尤其是厨房、卫生间、浴室等。
2.生活起居防意外
老人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安全,不要负重、不要爬高;尽量不要单独外出,尤其是在夜晚;日常活动要“慢慢”来,起床、起身、转头、转身都要“慢”一点;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选用合适的辅助工具,如穿防滑鞋,使用助听器、拐杖、助行器等,防止意外发生。
3.营养均衡,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
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是老人跌倒的两大主要原因,因此防老人跌倒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防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营养均衡非常重要,其中要尤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
蛋白质:和年轻人相比,老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的生长,有学者建议70岁以上老人每餐蛋白质应达到35克,日常可多吃鱼、肉、蛋、海鲜等优质蛋白食物。
4.适当运动
老人进行适当的有氧训练和耐力训练对维持肌力防止肌肉萎缩非常重要,经常锻炼还能提高身体有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助防跌倒。此外,户外运动还有助于获得维生素D。
《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建议老人每周进行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慢跑、打太极、走路等,但在运动时一定要根据身体条件来安排,切忌选择剧烈运动或者运动过度。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建议把文章转发给父母看,老年人务必要做好这些防跌倒措施!相信通过以上多种预防和措施,老年人跌倒的情况会大幅度减少,做个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最后,愿两位院士一路走好,您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榜样,我们将永远想念您。
往期推荐易医通受邀出席“两岸医携手,义诊江西行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便捷就医!
转运速报,易医通与您共同守护好您最爱的亲人
痛心!一场马拉松,21人遇难,“失温”到底有多可怕?
易医通医疗转运平台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以“立体医疗转运平台”的研发与运营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救护车、高铁、民航客机、直升机等多种运转载体支持,具备立体化医疗转运能力,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床到床”全程定制转运解决方案。
易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