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静脉是最常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部位,其可单独发生血栓或伴有下肢近端DVT,单独发生于小腿肌肉静脉的血栓约占小腿DVT的41%~63%。但小腿肌肉静脉血栓(CMVT)的临床意义,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领域中仍是最具有争议的问题。CMVT如未得到适当的处理,血栓会向近端静脉发展,甚至导致肺栓塞(PE)。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对CMVT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对静脉血栓形成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但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和争议,在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未能形成广泛的共识和指南。
已有多项研究评估了CMVT药物治疗的结果,但治疗方法和疗效有很大差异。年发表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年会共识,推荐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或磺达肝素(fondaparinux)短期抗凝,至少3个月。如果疑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需要更长和更强的抗凝治疗;而继发性IDDVT患者,应用4周LMWH疗程(1周全剂量,3周半剂量)似乎就能满足要求。Lagerstedt等的一项51例抗凝患者随机观察研究,通过放射性核素扫描观察,对可疑复发患者行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应该连续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其复发率非常低(<2%)。Galanaud等证明,抗凝治疗CMVT得到与DCVT相似的临床结果,表明抗凝治疗可能对CMVT有益。两项回顾性研究证明,对比用抗凝治疗和未治疗或预防抗凝治疗和未治疗两组,治疗组能缓解CMVT和降低VTE的发生率。Schwarz等首次开展了关于ICMVT的前瞻性随机试验,但试验早期就停止了,因为他们发现,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10d和同时穿戴压力治疗袜,相比仅用压力治疗袜,抗凝组戏剧性地降低了CMVT繁衍和DVT复发率,并改善了CMVT的预后。Gillet等进行的用fluinidone不同疗程抗凝治疗的研究,证明CMVT的再管化率达96.0%以上;对持续CMVT需要维持抗凝,证明几乎90%患者治疗3个月后能停止治疗,但仍还有18.0%的DVT复发率。Wang等证明,用LMWH的预防剂量治疗CMVT,相比没有治疗,下肢疼痛和水肿症状明显改善,但繁衍或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目前文献报道和CMVT临床研究资料,还没有以循证医疗证据为基础的CMVT最佳治疗方法。基于所知的CMVT临床后果,例如:PE、DVT繁衍和潜在的后期静脉功能不全等,认为抗凝治疗可能收益。Henry等推荐对CMVT患者常规行DVS检查,将有助于指导治疗,对病因明确和VTE低风险患者,观察小腿肌肉静脉状况,仅在CMVT繁衍时进行治疗;然而,病因不明的CMVT和伴高危因素(如:肢体制动、高凝状态、活动性癌症等)患者,应用抗凝治疗至少1个月,再反复DVS检查决定抗凝是继续还是停用。由于未经适当治疗的CMVT可能有潜在的并发症,作者单位单中心临床治疗CMVT经验推荐,一旦诊断明确,给予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利伐沙班)和抗血小板药物(氯比咯雷或阿斯匹林)6周,一般不需溶栓药物治疗,同时穿戴有压力梯度的弹力袜,再依据DVS和D-二聚体检查结果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虽然CMVT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争议和矛盾,但是有些结果得到多数学者认同:(1)与其他VTE疾病相比,CMVT复发的危险性低。(2)与下肢近端DVT相比,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低,而与PE相关的危险性没有确定。(3)DVS检查对CMVT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4)有静脉血栓形成和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使用抗凝治疗,但合理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很大争议。迫切需要根据CMVT临床特点,设计和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以期达成共识和治疗指南。
来源:刘长健.小腿肌肉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J].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2.27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