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是这次骨折之后,
就再也不会骨折了吗?
当然不是
所谓“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指的是一旦发生这种骨折,很多老年人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乃至走到人生的终点。
何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骨折”一词可能我们并不陌生,而“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让人望而生畏又一知半解。其实,“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般特指容易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髋部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股骨颈骨折,一种是股骨转子间骨折。
那么,为何这样的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骨折”?是因为治好了,老人行动如初;不治疗,一旦卧床时间较久,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随之而来,骨折本身并不可怕,反而正是这些并发症,一步一步蚕食患者身体,引起死亡。
骨折一次,竟会有这么多的事情?
吓得我话都说不利索了!
髋部骨折为何如此可怕?
年轻时,我们的骨骼坚硬,髋关节周围有强有力的肌肉保护,除非是十分巨大的暴力作用,这个地方并不容易发生骨折。
一旦上了年纪,骨质开始变得疏松,肌肉开始萎缩,特别是绝经后女性,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髋关节就处于一个十分脆弱的状态下。当一脚踩空,发生摔倒、滑倒,身体扭转倒地,股骨近端就很容易受到损伤,造成股骨颈骨折。
年轻人坐个“大屁蹲儿”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本身就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来说,这种骨折是非常可怕的。老年人骨折后翻身和坐起十分困难,一旦长期卧床,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并发症,不论发生哪种并发症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该怎么办?
老年人骨折,多数人都想的是“年纪那么大了,怕承受不了手术这么大的打击”所以,都愿意「不做手术」,或者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
但其实,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老年髋部骨折应优选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护理难度大:老年人长期卧床,需要在腿上穿过钢针做牵引,绝对不能下床,大小便也要在床上。每一次挪动身体或者是翻身拍背都会引起骨折部位剧烈的疼痛。对病人和家属都是一种折磨。
卧床时间长:一般髋部骨折通常要床边牵引制动2~3个月甚至更长,患者常常苦不堪言。
并发症多:长期卧床压迫臀部、腰背部会引起局部血供不良,产生褥疮;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严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效果欠佳:除少数骨折位置特殊,患者积极配合的轻度骨折以外,多数患者的骨折容易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手术风险不大吗?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周全的术前准备可以把它降到最低限度。身体重要器官的状况术前会详细地检查,有慢性病的先将病情控制之后再手术也来得及,术前有贫血的可以输血,有炎症的也可以先抗感染治疗。
即使如此,医生在术前仍会评估手术风险,只有风险可控,才会建议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一般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粗隆间骨折多采用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都很成熟,手术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之内,出血量也不大,绝大多数老人都可以耐受。
手术后的老年人,可以让其早期活动早期下地,预防上述并发症。
防患于未然,做好这三点
首先老年人要积极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每天散步、一定时间和强度适中的广场舞锻炼等,不要因为行动不便、担心磕碰摔跤,就更加懈怠不想动,整天待在家里。
其次,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尤其是阿婆,大部分在绝经期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建议女性在绝经期后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根据骨质疏松的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和积极补钙,同时进行物理锻炼。
再次,老年人日常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防止受伤。躺下、卧位坐起等动作要缓慢进行,防止突然急起急扭转;肌肉力量较差的,平时走动可以用助行器、拐杖予以辅助;平时家居设施也要注意防滑,比如浴室地面保持干燥、安装扶手、放置防滑垫,穿防滑鞋底的拖鞋,家中杂物、小孩玩具及时清理保证整齐等。
骨科副主任医师闫勇
闫勇副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副教授。医院骨外科主任。从事骨外科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院“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学习一年;医院、医院、医院、北医三院参观学习。纂写出版了《实用创伤外科》、《实用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断肢再植与骨关节损伤》、《断肢(指)与骨折》四部专著。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医生及优秀教师。为骨科技术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
擅长:脊柱骨折并截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骨病的诊治;并对小儿骨科先天性斜颈、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先天性畸形的诊治方面更有深入研究。
点击即可此处实时导航至我院
QingdaoHuikangHospital
青岛医院
,ChangJiangEastRoad,WestCoastNewArea,Qingdao
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东路号
ServiceCenter
服务中心为您服务:
-
供稿:骨科闫勇主任
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