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惠民保,好,但我没投保
TUhjnbcbe - 2021/3/8 19:09:00
,01大家好,我是小司。医疗支出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噩梦,重疾、ICU就是其中一个个的大BOSS。而那些没经历过医疗打击的中产,其实也都算不上中产,都是伪·财务自由。为了尽可能覆盖医疗支出,大家还都挺用力的。比如,买医疗险。一份不够,N份来凑。因为便宜。但昨天说了这事儿,报销性质的医疗险产品,即便买了多份,也不会给你多倍的快乐。它的给付上限,医院账单。很多产品都可以报销这张账单,医保、商业医疗险都可以,商业医疗险里有最火的百万医疗险,也有没那么火的小额医疗险。现在很多城市又推出了惠民保。惠民保不是个统一名字,深圳是惠民保、杭州是市民保、成都是惠蓉保等。虽然惠民保系列产品是地方医保局推动的,但它并不属于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内的产品,它还是保险公司的产品,理赔还是找保险公司。惠民保的出现,主要还是为了缓解社保压力。保险市场教育了几十年,又多亏互联网的跨界,才进一步扩大了投保人群的量级,但我国的商业保险的渗透率,还是非常低。一说医疗问题,人们还是会怪到医保头上。但医保已经很努力了,我之前说过一个儿童病,脊肌萎缩症,要么打针治疗,一针75万,一年4针,要么孩子多半活不过两岁。国家去和国外的药企谈了,但没谈下来。普通人高攀不起的,大多都是进口药、被垄断的专利医疗技术这些,这些很多人是可以通过个人配置商业保险来解决部分的,起码会更体面一些。无论是官方,还是个人来说,商业保险都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是定海神针。,02

我自己没买惠民保。

主要是因为,

北京没有

和我买的商业保险的责任重合了。

现在各地推出的惠民保,有这么几个特点。

1、保额高、报销比例高、免赔额高

惠民保在保额上已经迈入了百万大关,报销比例也基本都在70%以上,但有2万的年度免赔额。

2、投保门槛低

惠民保还是有普惠型性质的。

基本上只要参加了医保,就可以参加惠民保,没有年龄限制,有的甚至连健康告知都不用了。

但有的城市惠民保对既往症有限制,也就是投保前已经患有的重大疾病以及对应的特效药,有可能是不报销的。

3、报销范围较窄

各地的惠民保,大多数都限制在社保范围。

但也有些秀儿。

佛山的佛医保,不仅能报销医保目录内费用,医保目录外的费用,也能按60%比例报销,不过每年2.5万的免赔额。

惠州的惠民保,扣掉了2万的免赔额后,也可以报销目录内的自付部分,以及15种特效药,报销比例80%。

总的来看,惠民保的保险责任还好,没什么硬伤,最主要的是价格,一年才几十块,比百万医疗险便宜好几倍。

价格摆在这,没啥可嫌弃的。

,03

几个医疗险的保险责任,我画了个图。

示意图,轻点吐槽

要是有医保,还买了惠民保,主要有两个部分覆盖不到:

1、医保目录内,自付2万以内的医疗费。

2、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

医保目录外的费用,恰恰是百万医疗险最核心的亮点。

不限社保范围的报销,让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的保险责任重合度极高。

而且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一般只有1万,也比惠民保更友好。一些特别的服务,特定靶向药的院外购药、质子重离子治疗等,也是百万医疗险提供得更丰富。

你要是让我二选一的话,我倾向于百万医疗险即可。

也没必要都买,毕竟前面说过了,医疗险不支持多人运动,报销上限不管买多少份,都是你那张医疗账单。

但惠民保也不是完全不可买。

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投保条件是按照医保走的。

它比较适合的人群,是一些年纪大,或者身体原因买不了商业医疗险的人,这个时候多个保险多条路,就别挑挑拣拣了。

所以,想要完全覆盖自己在治疗上的支出,是需要不同保险产品搭配使用的,你们可以加小助理0,让他展现真正的技术。

图里还有个小额医疗险,它和百万医疗险的保险责任重合度就不高,而且小额医疗险的免赔极低,它可以很好弥补医保和百万医疗险之间的部分。

想要无缝衔接报销的话,就可以考虑小额医疗险。

这样合理搭配的话,完完整整一张账单,从小到大,由内而外,报销个七八成通常没什么问题。

总之,要是打算上车的,或者要给孩子、自己、老人全方面配置保险的,先加上小助理0。

保险一买几十年,做好前戏,才没有后顾之忧,别闷头买!

现在加小助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民保,好,但我没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