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触屏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我们接着聊无障碍的技术。
假如有一天你得了帕金森症(假如!),双手乱颤不听使唤,还可以快乐地和手机玩耍吗?
#一句话总结
运动障碍有很多种类,目前也有对应的无障碍交互来帮助运动障碍者使用触屏,例如语音,眼动,手掌触控等。
目录
什么是运动障碍
触摸屏出现之前
触摸屏出现之后
不需要触摸的交互
硬核时刻:模板匹配
什么是运动障碍帕金森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为双手颤抖,僵硬,动作迟缓。在人机交互领域里,我们把肢体运动不协调的情况统称为运动障碍。一般会用手来操作各种设备,因此这里指手部运动障碍的用户。
手部运动障碍通常由两种原因造成:.临时性2.病理性。第一种比如运动太剧烈把手腕崴住了(狗头,或者搬砖的时候两手被占用腾不出空闲,以及双手打字以证清白的时候),由于手被临时占用或受伤,都没法正常地和触屏进行交互。另一种原因,是一些病症会影响到手部的运动,根据WebAIM[]的总结,大致有这么几种:
脊髓受伤,比如外伤导致的瘫痪
失去双手/手部不健全
小儿麻痹,导致运动不协调
肌肉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症
帕金森
关节炎
脊柱裂等先天缺陷
(手指关节炎的X光图片[2],这种情况下拿起手机都很困难,更别说点屏幕了)
说起手部运动障碍,我可是经验充足……本人曾经两次右手骨折,还有一次住院四肢无力……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手不方便的时候。那么这些时候我们如何和设备进行交互呢?
触摸屏出现之前在没有触摸屏的时候,大家一般用物理按键——比如键盘、鼠标——和机器进行交互。这两个设备都有其对应的无障碍设计。对于鼠标,很多肌肉萎缩或者运动不协调的人没办法精确的移动双手,所以点击屏幕上的小目标会变得十分困难:
(由于无法精确控制手腕运动,肌肉萎缩的用户很难点到目标)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奇形怪状的鼠标替代品就出现了(也许你还见过一两个)。比如轨迹球和摇杆:
(轨迹球和摇杆鼠标)
轨迹球的使用方式就是滑动中间那个又大又圆的球,你可以用手指滑,也可以用整个手掌滑,甚至用你的手肘或者下巴滑。由于滚动的交互,轨迹球一般比鼠标好控制一些,不会产生“轻轻一碰就把光标移动很远”的现象,因此许多手部运动不灵活(甚至为了防止鼠标手)的用户都会用它来代替鼠标。摇杆鼠标也是类似的使用体验。
对于键盘,有专门的单手键盘,把所有的按键分配到更少的键位上:
(比如这款键盘,按下Shift可以打绿色的字母,一只手就可以操作)
触摸屏出现之后
触摸屏的出现,代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的进步,但并不一定代表对运动障碍用户的便利。由于触屏点击需要()一个手指(2)准确点在屏幕上()维持一定时间,很多运动障碍患者是做不到这三点的。例如小儿麻痹症的患者,由于不能控制单个手指,点击的时候经常会有多个手指甚至一个手掌都按在屏幕上:
(一位小儿麻痹用户点击的时候,会把多个手指一起放在屏幕上[])
再或者,帕金森患者由于缺乏对肌肉的控制,在点击屏幕的时候手会一直颤抖,无法停留在屏幕上(或者被屏幕识别成双击)。一个对运动障碍用户的研究显示[4],不同的用户点击屏幕时被识别的区域千差万别:
(不同运动障碍用户点击屏幕的时候,和屏幕产生不同的接触形状,有人直接把整个手压了上去。十字代表他们想要点击的目标。如果按照我们以前介绍的触屏算法,屏幕基本上都会判断错误)
附:之前介绍过的触屏算法Drus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