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慈济月刊期教师的成就
TUhjnbcbe - 2021/2/6 16:27:00
治疗白店风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07/4442971.html

封面图说: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大学生陈景维,是今年教育奖得主之一,阿嬷与慈济志工分享他的荣耀。疾病无法限制景维实现梦想,他积极生活,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摄影/萧耀华)

二十八日教师的成就

9.28《农八月?十二》

学生感受到师长关爱,终生感念师恩,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和价值。

这一刻,有价值

教育志业体主管同仁返回精舍参与志工早会,与上人及精舍师父们共同庆祝教师节。上人于早会开示,人生于世,首要感恩父母,感念生育、养育之恩;每日的生活用物、食衣住行,有赖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供应与成就,所以要感恩众生;随着人生成长过程,自基础生活知识的启蒙至各种学科、技术的学习,以及待人处事的道理,有赖师长传授,所以要感念师恩。

「人心欲望无尽,所以永远求无止境,过了今天,还要计划着明天,计划着更久远以后要做的事。但是人生无常,今日不知来日事;无法预知是明天先到或是无常先到,最好就是把握当下这一刻,充分利用在对人间有帮助的事,这一刻就是最有价值的。」

「就如老师们把时间奉献给教育,让学生有很丰富的收获,也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假如老师用得过且过的心态教课,算时数领薪水,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认真,也无法认真受教,放任时间空过。」

上人勉励老师们,让孩子感受到师长的真诚栽培与关爱,尽此生都能真诚感念师恩。「为什么有些孩子对老师至诚感恩、重视师恩,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与用心;有感受,才懂得感恩,并且珍惜师生情。老师感受到学生一直记挂着自己,就知道付出没有白费。假如学生觉得在校的一切如过眼云烟,无迹无痕,就表示我们用心不够,没有建立起真诚的师生情。」

怀抱着真诚的敬师、爱师之心,各地慈济人、环保志工透过网络视讯,带着上人「行脚」到当地,看他们如何欢喜做慈济、做环保,听他们分享心得与法喜。「最近,我『走』到屏东车城、佳冬、恒春,还搭船到小琉球。听到他们唱民谣欢迎师父,看到他们做资源回收分类,一点都不马虎,瓶瓶罐罐洗得好干净,一袋袋叠得很整齐,等着船东来载回本岛。」

从视讯画面看见恒春的「落山风」吹得大家衣衫、头发飘扬,也看见大太阳,感受到台湾最南端的炎热气候,更感受到志工们的纯真、简朴、勤劳,以及无分年龄长幼,整个团队的合和互协精神。

「我在一周内『走』到许多慈济道场,看到许多慈济人,人人都有共同的一分爱,爱护地球、爱护物命。老菩萨说:『感恩师父,感恩有环保站,让我有事做,每天过得很充实,不是每天无聊在等。』要等什么?有的人很坦白地说是等最后那一天。好像人老以后百无一用,但是来到环保站,他们分秒不空过,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所以天天做得很欢喜。」

上人转而对座中的教授、老师们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学生也感恩老师,让他们有所成就,这就是你们从事教育的最大意义,是当老师最大的成就与价值。」

「今天也要感恩天下的老师,有了教育,人间才有伦理秩序、道德礼仪。中秋将至,祝福全球的慈济菩萨们中秋节快乐,但愿天上月圆,地上人圆,人人、事事都圆满。」

加拿大,菩提林

慈济加拿大分会暨加东分会的慈济人透过网络视讯报告会务,上人殷殷叮咛大家把握因缘,就地撒播爱的种子,让种子从「一」生无量。

「加拿大的慈济志业,是何国庆居士在二十八年前,从台湾举家移民到加拿大,有了这一分的缘,他在当地撒播了种子,让医疗、慈善、教育志业渐次扎根,慈济人合和互协的美善形象,让人看见慈济人文精神,招募愈来愈多人间菩萨投入。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已经在加拿大深耕,一颗颗种子长成一棵棵大树,从西部到东部,东西会合起来,成为一片菩提林,庇荫当地众生。」

加拿大幅员广大,慈济人相对稀少,上人期勉「人间菩萨大招生」,并且教师兄师姊们放下私我、小我的种种执着欲念,与法亲们合为一个「大我」,方向一致、共同一心,在菩萨道上殷勤精进。

上人亦叮咛,此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是自然界对人类的警示,大家要提高警觉,向天忏悔、对地感恩,忏悔起心动念造业力、感恩大地供应资粮,要尽心力保护大地、保护生灵。

「人们为了口欲而杀生,不断地累积杀业,以致众生共业的业力愈来愈深重。一方面祈祷平安,一方面又在造杀业,岂不是很矛盾吗?只要我们茹素不杀生,让天地众生都回归自然法则,就能随着自然循环平安度过。所以茹素是平安之道,也是消灾解厄的灵方妙药。」

上人说,斋戒茹素要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为推动护生,多一个人吃素,就能多一些动物保住性命;人人不吃肉、不杀生,与动物界、自然界和平共处,就达到与天地万物共生息。「师父将此生奉献给大家,也希望大家以虔诚的一念心与师父会合,你我合和互协,共同开拓菩萨大道,招呼人人铺平道路,菩萨道上生生世世同行。」

那一年,好感恩

「每一次听到慈济人分享『那一年』的历史过程,我都很感动,而且很感恩。这都是我们走过的痕迹,再经提起,勾起回忆,会将这些痕迹勾勒得更清楚,朦胧的记忆也会变得清晰明朗。」

聆听基金会主管同仁分享会务之后,上人鼓励文史单位同仁把握时间,将慈济史料编辑完整,否则庞大的资料堆积日久而无人整理,可供查证的人、事、物愈来愈少,将使宝藏蒙尘,再难整理完成。

上人提及前天与屏东慈济人视讯连线,跟着他们搭渡轮到小琉球,看见当地志工大多上了年纪,然而他们不认老,持续做环保,守护着小琉球的土地与海洋。老人家欢喜表示,他们天未亮就开始做回收,在环保站做分类,天天在欢喜快乐中度过。「他们有一颗纯真的心,认定师父所说,做就对了!看着他们每一位的头发都白了,有一股很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我与他们相识的时候,他们才刚走入中年;三十年过去了,他们已经白发苍苍。」

「后来又让我到了龙泉寺走一趟,当年我每个月会到全省各地复查贫户,到了恒春就是住在龙泉寺。龙泉寺很朴素也很古老,许多旧建筑现在已经改建,我记忆中的景观快要完全消失了。所以说,随着时间过去,人与物都不断变化,若是没有及时把握,一旦无常现前,想要做的事也许无法做到了。」

上人勉励主管同仁们,为慈济编辑历史,不是编写杜撰的故事,而是为慈济人记录他们真诚的发心与付出,将他们的人生故事书写完整,汇集慈济人物史篇。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编辑历史的人也是历史人物之一,请大家提起使命感,将五十多年的慈济史料追踪、查证、整理完成,将当前的真实历史流传后世,也能教育后世。

本文选自慈济月刊集

感恩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济月刊期教师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