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说: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大学生陈景维,是今年教育奖得主之一,阿嬷与慈济志工分享他的荣耀。疾病无法限制景维实现梦想,他积极生活,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摄影/萧耀华)
十六至十七日冲过难关
9.16~17《农七月?二十九至农八月?初一》
不说苦,而是「感恩」,遇到障碍更加深把事做好的决心,走过难关则感恩得到贵人相助。
智慧、慈悲与关怀
十六日,南非驻台代表麦哲培先生(Mr.RSMatsebe)、副代表马贝莎女士(Ms.SibongiliMabasa)等一行人到精舍拜会。麦哲培代表说:「我们很感动上人对于人类的关怀,慈济四大志业惠泽一百多个国家,不仅帮助很多人纾解人生的痛苦,也帮助他们改善了生命。上人的领导不仅是用智慧的头脑做决定,还加上关怀的心。希望下一代的年轻人不但要有智慧的头脑,也要有慈悲心、关怀心,才能够帮助全人类,为社会服务。」
「我们每天从新闻报导看见世界充满了问题与挑战,但是解决的方法却是那么少;而上人看见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提出解决方案。为了人类的和平与世界的稳定,我们需要培育心脑合一的人才;而数以百万计的慈济志工与会众,在上人的智慧教导下帮助全世界,自利而且利他,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要由教育改变世界。」
「非洲虽然富有天然资源,但是民众却很贫穷,是因为我们缺少智慧和人力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造福民众的生活。很感恩有四位南非学生在慈济大学就读,而且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照顾,这对南非的同龄女孩来讲是非常难得的。上人的爱与慈悲心像大海一样,让我非常感动,希望未来能够在多方面与慈济密切合作,感恩!」
上人回应:「听到南非,觉得很亲切,因为慈济在南非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因缘,很感恩南非有一群做慈济的好人,也从南非开始,把慈济精神带到多个非洲国家。因为这么多年来与非洲民众互动,我们了解到非洲民众都很善良;人间有爱最幸福,不只是被爱的人有幸福感,爱人的人同样感觉幸福快乐,所以人与人之间互爱,就牵起人间最美的缘分。这分爱要如何传达?就要靠教育。」
「教育不只存在学校里,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不过更期待把爱落实在社会。慈善工作就是将爱心力量汇合起来,无论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地区有需要,大家一起去帮助,就会将这分爱落实在那一个国家,带动出当地民众的爱,继续在当地社会发挥。南非就有一群很有爱心的本土志工,他们感受到慈济人的真诚之爱,也受到启发,就地长期付出不中断。」
「所以说,有爱就要有情,情是爱的连系;佛教所说的情,是『觉有情』,付出无所求,是很真诚的一分爱。因为大家互爱、互助,是毫无条件,不求回报的,只希望对方因为自己的付出而缓解痛苦、感受幸福,所以彼此相处会很轻松。」
上人说,虽然是付出无所求,但是有期待,希望能在南非培养优秀的慈济种子,让慈济的人道精神力量世代延续。若有因缘,南非的年轻人有意愿到慈济大学、慈济科技大学或慈济中学就读,慈济也很愿意培养他们,让他们除了学识、技术以外,也能带回慈济大爱,成为爱的使者。
本文选自慈济月刊集
感恩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