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说: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大学生陈景维,是今年教育奖得主之一,阿嬷与慈济志工分享他的荣耀。疾病无法限制景维实现梦想,他积极生活,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摄影/萧耀华)
十八至十九日润物无声
9.18~19《农八月?初二至初三》
如同雨露点滴滋润大地,力量虽然微弱,日久恒持也能发挥影响力。
听到大地的呼唤
十八日,中区第三联区慈济人返回精舍与上人座谈,并透过网络视讯让上人「行脚」到雾峰、大里、太平环保站,与环保志工们欢喜互动。上人开示:「在这一、二个小时,绕了一大圈,看到的都是宝。每一个环保站的回收物,曾经是许多人使用过后丢弃,甚至是还没有损坏就被淘汰,若没有妥善回收,就被当成一般垃圾掩埋或焚化,污染大地与空气。环保菩萨爱惜资源而做回收,减轻污染,而且经过仔细分类以后,可以让回收物再利用,延长物命也减少环境的开发与破坏。」
「所以慈济菩萨不只是平时因应众生所需,闻声救苦;你们也听到大地的呼唤,尽一分心力挽救环境,让空气不受污染,大地不因为塑胶垃圾而硬化,气候调和,真的是功德无量!」
上人说,虽然和全球人口相较,慈济志工实在太稀少,所做的努力只象是蜻蜓点水一般,但如果没有这一点水,无法滋润大地;雨水、露水也是一点一滴滋润大地,力量虽然微弱,长久维持之下,也能长养大地生机。「虽然我们所做的事,并非人人都看得见,但是默默付出的这分爱就像露水,也如及时雨,久久也能发挥影响力。」
上人说,志工们以言行身教,为社会大众做教育;加上大爱台的报导,用媒体力量发挥教育良能,也能感动人心,带动大众投入。所以环保志工不只用资源回收所得护持大爱台,还要经常收看大爱台,看看其他国家地区的志工是怎么做的,互取优点、彼此勉励,还要向社区邻里倡导「开大爱,观天下」,从大爱新闻与节目了解重要的全球讯息,也看见全球慈济人的无私付出,这也是爱心的教育。
本文选自慈济月刊集
感恩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