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病人,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膝关节炎虽然在中老年时发病,但与患者中青年时的体重、膝关节是否受伤以及一些特定职业(如职业运动员、长期山区行走)密切相关。可以说膝关节炎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患者在年轻时即埋下了隐患。比如说你在年轻的时候经常爬山、爬楼,或者是喜爱穿高跟鞋等,这时膝关节负重大或膝关节负重不均匀,到老年时均更易得退行性骨关节炎。特别对于女性来说,45岁以后会有一个发福增重的过程,这也加大了后期患上关节炎的概率。
所以,从发病原因和进程上来说,膝关节炎并不是“老年病”,它只是发病在老年,其病根在中青年。因此,如果你从事有损于膝关节的职业或运动一定要特别注意。
膝关节炎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你平时走路无明显不适,只是觉得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酸痛,这时你应该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是骨关节炎早期临床表现。最早发生的年龄可在35岁到40岁。
在我国最常见的是以髌股关节退步为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在以后较长时间内正常平地行走,并且病程进展缓慢。然而,由于这类骨关节炎一旦发展到平地行走也疼痛的程度,常常会导致明显的大腿肌肉萎缩,病人行走无力、常有膝关节打软,甚至会突然摔倒。因此,如果你上下楼梯感到膝关节痛时一定要重视。
另外,如果你不小心膝关节损伤了,发现拍片无骨折。此时,只要休息几天肿胀就会消失,又能走路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膝关节损伤多会伴有韧带、半月板甚至软骨直接损伤。研究证实,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损伤10到15年后几乎所有病人都会患上膝关节骨关节炎。所以,从预防骨关节炎角度看,膝关节软组织损失应特别重视、及时诊断、尽早治疗。
膝关节炎患者应该禁止运动吗?既然运动会加重关节负重,那么对于膝关节炎患者来说应该禁止运动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运动促进人的整体健康,坚持长期锻炼是老年人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前提,也有助于治疗各种常见内科疾病。
其次,适当膝关节运动也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自身要求。关节炎不仅导致关节疼痛,也使关节僵硬。运动可有效减缓关节僵硬,维持关节灵活性,同时,锻炼关节周围肌肉、减缓因疾病导致的肢体肌肉萎缩,这些最终会减少骨关节炎患者因关节无力或不协调所致的关节反复损伤和退变加剧。
当然,骨关节炎的运动锻炼需要有专业医护、康复人员指导,锻炼方式和程度要合理,避免关节软骨承受过度应力、关节炎症加剧和诱发关节疼痛。
推荐运动方式:游泳、快走、骑单车、打高尔夫球等。膝关节炎患者何时要做人工关节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上世纪60年代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治疗人类关节毁损最成功、最有效的外科手术。其中,髋膝关节置换最为常见,每年全球需要手术的病人超过万。
由于其在解除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手段,且使用寿命也提高到接近20年(90%存活率),为众多中老年骨关节炎晚期患者提供了相对可靠持久的疗效,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术被公认在骨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到20年,通常认为55岁以后才适合关节置换,60到75岁是最佳置换年龄。对每个具体病人而言,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更重要,身体好、生理年龄小(虽然实际年龄已达60岁)的病人手术时间确实可适当推迟。但身体差、生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者,手术时间就不应太迟。因为,随着病人年龄增长,心肺功能只会每况愈下,如果有手术指征,可以考虑适当提早手术,这样不仅减少手术风险,也使患者可以早日行走锻炼,促进心肺功能的康复。
通常情况下,手术年龄越大,风险也越大、包括病人夹杂的内科疾病增多和免疫力下降,患肢的肌肉萎缩也更严重,这样,不仅降低了手术麻醉安全系数,也必然增加了术后康复的难度。
当然,人工手术关节也不是越早做越好。除了类风湿关节炎等少数病种,患者膝关节很早就已严重毁损,不得不提早实行人工关节手术,一般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不主张在55岁以下年青病人中施行。
选择人工关节的时候也不是越贵越好。例如,有些畸形非常严重的膝关节病人需要应用带长柄的人工关节,有金属过敏的病人需要应用表面陶瓷化的人工关节,一些单间室膝关节退步的病人仅需要部分置换的人工关节,不同的人工关节假体价格各不相同,正确的选用对病人而言就是最好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