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笔记SRT-A阶运动康复线上训练营第一期学员笔记:一、神经肌肉骨骼疼痛的亚型分类:按欧美通用策略分类:1.非特异性疼痛:病理学不能完全解释疼痛,病理与疼痛不吻合,症状与病理关联不大,相关动作的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疼痛和症状。2.特异性疼痛:症状体征由明确病理改变导致,疼痛相吻合。如:椎间盘突出、肌肉拉伤。按疼痛性质分类:1.炎症/化学性,静态动态都有疼痛,伴随有红肿、发热2.机械压力/外力,物理性。如:撞击、拉伤3.神经敏感性4.行为习惯,也指心理二、非控制性运动、疼痛、病理学改变三者的关系1.非控制性运动/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异常应力或损伤2.异常应力或损伤可直接导致疼痛3.异常应力或损伤不一定马上出现疼痛,长时间累积会导致病理学改变,最后也会出现疼痛三、运动与疼痛的关系1.疼痛的发生:关节/肌肉受限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发生代偿,发生非控制性运动或疼痛2.诊断流程:检查疼痛的部位,推断发生了什么样的非控制性动作或发生什么样的病理改变,确定代偿的部位,就可以推断出受限的关节、肌肉。四、活动受限的原因:1.瘢痕:是各种创伤后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是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和功能活动障碍等。2.防御或保护性反应3.习惯性姿势相关的肌肉软组织缩短或运动缺乏4.退行性改变,如肌肉萎缩、钙化,关节磨损5.过度使用,如各种竞技体育运动员6.过度活动或极限活动引起的肌肉僵硬7.行为习惯及心理因素8.环境和职业因素五、运动功能障碍诊断:非特异性运动功能障碍诊断1.非控制性运动的部位和方向2.非控制性移位3.筋膜和关节限制4.异常反应保护疼痛敏感组织诊断:1.解剖结构异常,非特异性2.病理性改变,特异性疼痛机制分析:1.外周伤害,机械性压力2.神经敏感性相关情景因素分析与评估:1.社会、环境因素2.个人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心理特点小结:建立非控制性运动、症状疼痛功能障碍的关系。下蹲膝痛→髌软骨压力增加→反复引发疼痛→纠正动作,减少髌软骨压力→缓解疼痛六、非控制性活动与疼痛的关系1.受限引发:受限→代偿→UCM非控制性→病理学改变→疼痛2.习惯性活动:过度拉力或拉力不足→代偿→UCM→病理学改变→疼痛,如:持续仰卧起坐3.被动姿势:姿势引力→代偿→UCM→病理学改变→疼痛,如:久坐、二郎腿4.创伤→UCM→病理学改变→疼痛,非控制性评估七、疼痛原因:1.组织损伤:解剖结构破坏、出现炎症,急性损伤2.机械性应力疼痛3.机械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功能障碍)疼痛类型鉴别:化学性疼痛:静态动态都疼,持续性疼痛,夜间痛,有发热红肿。机械性疼痛:特定动作(关节移位/压力改变肌肉、软组织平衡)才发生疼痛,表现为功能障碍。八、四环理论:肩关节为例1环:局部肌肉、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肌肉与控制:肩袖肌肉平衡、肩胛骨控制局部关节位置与姿势:肱骨头中心化、肩胛骨位置/节律2环:临近关节问题例:颈椎稳定/颈椎ROM/颈后大包胸椎灵活/驼背3环:整体动力链问题例:臀部/核心稳定,裸关节/下肢力量/重心偏移/膈肌功能/呼吸4环:呼吸/生活方式问题例:损伤史/疼痛动作运动习惯/单侧上肢活动坐姿、工作习惯(职业)总结:四环系统,从1到四环,环环相扣,形成人体生物力学系统。在诊断过程,按顺序一环一环排查下去,实质就是从现象到根本的辨析过程,缺一不可,是运动康复独有的诊断方法。课后疑问汇总在学习过程中,有思考,有启发,也有疑问,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来讨论。1.机械性的疼痛是否会转变为炎症性的疼痛?有没有可能在有机械性疼痛的同时也有炎症性疼痛?2.四环理论中前三环和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的异同?3.先是有结构性损伤还是先有功能性的损伤?4.假如疼痛是某一筋膜线上的,我们是否可以从这条筋膜去找损伤的原因?那应该怎么评估呢?5.关于损伤和疼痛的临床推理思路与模型中,运动功能障碍诊断中对于异常反应保护能否理解为,比如,因为踝关节扭伤后,机体自我保护会将身体重心偏移至异侧腿,导致异侧腿膝关节应力增加,导致异侧腿膝关节疼痛。6.关于颈椎问题常与胸椎活动度受限有关。其中,是与胸椎屈伸度关系比较密切还是旋转有关?若与旋转有关,是否考虑两侧肌肉不平衡问题。7.瘢痕如何引起运动受限?8.肩袖损伤患者是否也可以做外旋训练,有些患者在做外旋训练时比较疼还要继续训练吗?
课程通知
SRT-A阶运动康复线上训练营第一期已招满开营!第二期已开启报名《女性健康物理治疗》课程
运动康复守护她的盆底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