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喂、喂……收到、好的。”对讲机断断续续传来了声音,4月8日的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上艳阳高照,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陈必祥来主城找的一份新工作——门卫,干了20多天了,马上就要拿到当初谈好的元一月的工资了。
田应碧获得“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的称号
他的妻子和孩子,还在老家丰都县十直镇莲花村。
54岁的陈必祥介绍,年,他和同村姑娘田应碧结为夫妻,婚后十多年,妻子一直没有怀孕。一家人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看病了,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喝遍了各种中草药,田应碧的肚子始终没有反应。
后来,夫妻二人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陈瑜。“我希望他好养活。”陈必祥说。
可是,事与愿违。陈瑜才来家里没多久,就开始感冒发烧,医院就诊,医院确诊孩子患有“小儿麻痹症”。
由于长时间手脚抽筋导致肌肉萎缩,陈瑜不能下地活动,并且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一天到晚只能躺在床上,他是躺着长大的。
陈必祥说,由于陈瑜没有自理能力,这二十多年来,田应碧每天不厌其烦地做着千篇一律的事情:给养子喂药喂水、做饭喂饭、洗脸擦身、换屎尿垫、清洗床单、洗衣晒衣和打扫卫生。此外,还喂养了少数鸡鸭来贴补家用,她这一干就是23年,田应碧一天都没有停下来。有时,陈瑜睡久了身上不舒服,田应碧就抱起他到院子里坐坐,给他讲人生故事。
有时陈瑜对生活抱有悲观情绪,田应碧便经常陪陈瑜说话,夫妻俩还省吃俭用买来一台电视机,让陈瑜随时能看见电视新闻,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由于家庭贫困,丈夫陈必祥常年在重庆主城及县城的建筑工地务工,赚点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以前希望能把他医好,后来医生明确表示没有办法,未来我们希望给他找个归属。”陈必祥说。田应碧曾多次患重感冒,但为了照料好养子,她都叫乡村医生来家里帮自己挂点滴,有时吊着盐水还要给陈瑜喂饭吃。陈必祥表示,随着陈瑜慢慢地长大,他和老伴老了,越来越觉得对陈瑜的照顾显得力不从心。
田应碧觉得虽然他们和陈瑜没有血缘关系,但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无论以后孩子的病情如何,一个20年还是两个20年,只要孩子需要,他们都会陪伴孩子一直走下去。
由于田应碧20多年义无反顾照顾瘫痪卧床养子,不离不弃的亲情非常难能可贵。她先后获评十直镇“十大孝善人物”、丰都县“十大孝善人物”。最近,田应碧又获得了“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的称号。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杨华采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