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是脑损伤造成的一种后果,又被称为“半身不遂”,出现偏瘫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口歪眼斜、流口水,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需要家属细心地照顾和护理。但对于偏瘫护理,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常见的偏瘫护理误区,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护理。
1、保持绝对静养很多人认为,偏瘫的患者要保持绝对静养才能恢复健康,但事实上这会导致患者的机体功能衰退,不但会使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骨质疏松,还会使患者生出褥疮,患侧的肢体病情加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引导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洗脸、刷牙等,避免过度依赖家属的照顾,引起机体功能下降。
2、锻炼强度越大越好既然不能保持绝对静养,那么是否锻炼的强度越大越好呢?也不尽然,过度锻炼会使患者肌肉疲劳、酸痛,导致关节部位的肿胀,从而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患者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缓慢增加运动量。3、出院后终止锻炼一些患者认为,出院之后身体已经差不多康复,就不用再进行锻炼,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想要维持自身的运动功能,就需要终生坚持锻炼,否则已经恢复的运动功能依然会衰退。正确的做法是继续坚持锻炼,不仅能维护已恢复的运动功能,也有助于提高未恢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