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个人的想象,创造了他的现实
TUhjnbcbe - 2025/7/1 18:5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前文说道,男人也得“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作品或者事业,如果没“生”或者“孩子”的质量很差,就可能会有严重的中年危机。

人必须真实地活着,唯有真实,才能碰触存在,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能量被看见。真实会带来满满的充实感,饱满地活着的男人,或许可以免于中年危机,乃至最终死亡焦虑。

创造力不仅是要去创造一个外在之物,而首先是创造一个属于你的生活,否则生命就是一种虚度。

疾病的隐喻

前文说到了,男人的中年危机,这里讲一个女人的故事,从现象上来看,这是一个女人的中年危机,但武老师认为还有着更深的隐喻。

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前文《迪士尼的策略》中,提到将“梦想家”、“现实主义者”和“批评家”给分割开的练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并非只能在创造中才使用。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练习的发明者——罗伯特迪尔茨。

那是38年前,迪尔茨的妈妈乳腺癌复发。在复发的一两年前,他妈妈的一个乳房被发现有乳腺癌,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常规治疗,切除了乳房。

然而,癌症还是复发了,癌细胞不仅蔓延到另一个乳房、卵巢和膀胱,还蔓延到了骨髓中,锁骨上的一个肿瘤,甚至大的把骨头都撑裂了。

病情非常严重,医生们对迪尔茨的妈妈说,这已经是癌症晚期,只有几个月可以活了。

但真的一定会这样吗?那时才20多岁的迪尔茨想,也许他总结的“迪士尼的策略”可以帮到妈妈,于是他亲自给妈妈做辅导。

他先问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妈妈回答说:“我没有梦想了,因为我没有时间了,那些梦想实现不了了。”

前文中说到,如果一个人连可视觉化的梦想都没有了,那就只剩下绝望了,这时任何人都帮不了她了,所以迪尔茨知道他首先要唤醒妈妈的梦想。

于是他继续问妈妈:“如果有的话,那会是什么?”这样问,实际上,是给梦想一个单独的空间,根本不用去思考它是否能实现,是否会被批评攻击,大胆地去让梦想涌出即可。

听到儿子这样问,迪尔茨的妈妈想到了一个梦想,她说,她生命中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没有完成,她渴望完成它。

这样一来,梦想就有了,并且不是头脑的想象,而是发自她心灵深处的声音,这种梦想非常有生命力。

可是一旦走到“现实主义者”的位置上,她就会停在那儿,形成不了计划。

因为她说以前病的那么严重的人都死了,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并且在病的这么重的情况下,她没有可能构思一个可行的计划,去完成她的使命。

在无数人看来,这像是一个真理一般确定无疑的事实,但是,这其实仍然是人类的一个限制性的信念,并不一定是真理。

前文中讲到过艾瑞克森的故事,迪尔茨和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一样,都亲近过艾瑞克森,他17岁时,得了一场严重的小儿麻痹症,三位医生都判了他死刑,可他不仅活过来,而且三年后还恢复了行动能力。

所以迪尔茨知道,他需要打破妈妈的这个限制性信念,于是他问妈妈:

“一定会这样吗?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本以为只会有一种结果,但最后发现其他结果也可以实现。”

这个问法打破了妈妈思维中的限制,她想到了好几个例子。

一个是迪尔茨的大哥,他小时候被诊断为肌肉萎缩,最后发现不是真的;一个是迪尔茨的爸爸,他得了绝症,医生说他只能活6个月,但他改变了生活习惯,最终活了16年;

还有迪尔茨的外婆,他怀迪尔茨的妈妈时,医生说你生殖系统有问题,不要勉强自己生孩子,否则你们母子都可能会保不住。

可是外婆太想要孩子了,她决定试一试,最终胜顺利地生下了迪尔茨的妈妈,后来又生了三个孩子。

通过这些回忆,迪尔茨妈妈的想象力的疆域打开了,她不再认为等死是唯一的结果,她相信还有可能继续活下去,并完成她的那个使命,而她也围绕着自己的梦想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

最后,她痊愈了,又活了18年。后来迪尔茨的妈妈常说:“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发病前,一次是发病后,得癌症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也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事。”

这是一个罕见的转化,一个最糟糕状态向最佳状态的转化。迪尔茨妈妈的这个故事,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武老师在年听到这个故事时,也觉得太过神奇。

但后来,他采访过几位所谓的出现了“奇迹”的癌症患者,他们在癌症治疗中,都有了心灵上的重大转变,同时也在积极接受医学治疗。

这种事情还发生在他最好的一位女性朋友身上,她陷入了糟糕的婚姻当中,但想离却离不了,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后来发现得了癌症。

当发现得了癌症后,她立即下定决心离婚,接着积极治疗,并且积极调整心态,后来竟然痊愈了。

继续讲迪尔茨妈妈的故事。当年,听到这个故事后,武老师采访了迪尔茨,问他,为什么这次练习会对妈妈起到这么大的效果。

他回答说:“我们得知道,一个人的想象创造了他的现实。”而这句话,他后来重复了几遍。

武老师接着问:“如果你的妈妈只是想‘一定要活下去’,这就会实现吗?”

迪尔茨认为,如果这是自我1的需要,也就是从死亡焦虑而发的需要,那么这一“奇迹”就不会发生。

同样如果他给妈妈做辅导时,也是从自我层面说,“我不想妈妈死,我一定要妈妈活下去”,那么这一“奇迹”也不会发生。

关键是深入到心灵深处,去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卡住了,使得癌症这种最糟糕的状态发生。

他说:“首先把‘自我’放到一边,把那些‘我想要’的想法放到一边,记住莫扎特的那句话,‘我真的从不曾追求创意,音乐不是由我而来,音乐是透过我而来’”。

迪尔茨说,当十年后,他和妈妈一起去检查身体,妈妈完全康复了,锁骨上的瘤没了,用X光都看不出问题。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不可能的梦实现了”。那一刻,他充满感恩。

这件事,让他对生命有了很多思考,他想到疾病的英文词disease,的意思是就是“不自在”,这可以理解为有些疾病是“内在的不自在”的一种反应。

前文多次讲过躯体化的概念,而迪尔茨把这个概念放得更大,他说:

“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意识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最终它不得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

关于妈妈的疾病,迪尔茨说他后来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和灵魂的矛盾。

一方面她的灵魂想做自己,另一方面她的自我担心这样会失去别人的爱与认可,这种恐惧使她按照别人的意志而活。

于是她的生命的最根本动力就被严重压抑了。最终,她的身体用极端的方式向这种活法说“不”。

当她终于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并尊重了这种呼声而做自己后,身体就不必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这一动力了。

迪尔茨说,他妈妈的这一对矛盾,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矛盾。

生命不断用各种方式呼唤我们,聆听并尊重你的内在心灵,在这个地方你是和整个存在连接在一起的。所谓疗愈,所谓创造力,都是来自于这个地方。

迪尔茨妈妈的故事,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会有怀疑,会觉得是不可思议的故事,武老师认为,这种怀疑是珍贵的。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本意就是“我唯一确认的,就是我可以怀疑”。

但这个故事也说明我们是前文内容所讲的,你最大的创造,是遵从你的心去创造专属于你的人生。

但如果你彻底背叛这一点,那么你的身体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不满,甚至罢工。

实际上你会深深感知到,当你的生命彻底不能由你做主时,你真的很想消极怠工或者罢工。

总结

1.一个人的想象,创造了他的现实,要深入到心灵深处去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2.做自己,还是按照别人的意志而活,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矛盾。

生命不断用各种方式呼唤我们,聆听并尊重你的内在心灵,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和整个存在连接在一起的,疗愈和创造力都是来自于此。

3.你最大的创造,是遵从你的心去创造专属于你的人生,如果你彻底背叛这一点,那么你的身体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不满,甚至罢工。

思考

心理治疗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让对方自己看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让他看自己周围的事,自己对自己形成影响力。自己构建自己的信念。

做自己,聆听并尊重我的内在心灵。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做成了一件事情,但应对事成后的各种问题,让我焦头烂额。

从这个梦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我想“生”一个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作品,并且这个作品是可以生长的。

第二,对麻烦的各种恐惧,好像限制了我的能力和创造力。但实际上,这个作品的质量很差,导致接连不断的麻烦。“怕麻烦”本质上就是懒,不想去行动,不想去做事。

这两点好像是矛盾的,想有成就就需要去做事,也许我需要克服自己的懒惰。这个世界就像我的梦,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疾病源自于不允许,当你的身、心、灵不一致时,它就会发生。生命可以创造奇迹,倾听并尊重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那是生命发出的呼唤。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人的想象,创造了他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