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耳闻的小儿麻痹症,便是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医学历史上,顾方舟则享有“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从年年底起,顾方舟带领团队研究脊髓灰质炎,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
而世界上首例安全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则是出现于年,由美国医学家乔纳斯·索尔克研制。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及之前,小儿麻痹症曾在美国肆虐,一年便有5万名儿童患病,就连罗斯福总统也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因此只能依靠轮椅或拐杖,他也是美国史上唯一公开的残疾人总统。
但在没有出现疫苗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美国的工业卫生学家和工程师菲利普·德林克对阿尔弗勒德·约翰研制出的“铁肺”进行了改进,成了维持患者生命的呼吸机,即一个连接着泵的密闭铁桶,在40年代末,医院,用以拯救患有脊髓灰质炎而导致瘫痪的病人。
不过有得必有失,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但并不能自由活动,仅有一个脑袋是留下铁桶外,如果“铁桶”停电,那就只能等死。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少人会感觉到生不如死,从而放弃治疗,但这世上有不少身残志坚之人,被困“铁桶”69年不能离开的保罗·亚历山大便是其中一个。
保罗·亚历山大6岁时便因脊髓灰质炎而“住”进了“铁桶”,成了铁肺人,自此只有一张嘴还能动,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保罗·亚历山大的父母无法做到眼睁睁看着儿子因此丧命,既然铁肺能够延续保罗·压力的生命,他们便把保罗·亚历山大塞入了维持呼吸的“铁桶”中。
这不管是对保罗·亚历山大,还是对他的家人,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好在保罗·亚历山大的家境优渥,他与他的家人仍然对未来有着好的憧憬。虽然在一开始,保罗·亚历山大也不免怀疑人生,认为自己失去了许多东西,无法像正常那般,自由自在活下去。
但保罗·亚历山大不愿自己的生命就此结束,尽管无法走动、触摸,但保罗·亚历山大还可以看,还可以说,还可以听,因此他觉得自己还有事情没有做,应当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并非毫无可能性。
书籍的力量就不仅在于提供知识,还可以抚慰人心,让保罗·亚历山大觉得自己依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所以保罗·亚历山大翱翔在了知识的海洋中,保持与常人无异的作息,让一天的时间显得充实。
而保罗·亚历山大的坚强与乐观也感染了许多人,毕竟在这样的处境中,即使寿命得以延续,但很折磨患者的心理,出现消极的想法。不过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因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而全身瘫痪,甚至都不能说话,只能依靠轮椅,手部仅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霍金依然活得乐观,为物理界做出了贡献。
保罗·亚历山大则是学会了通过嘴巴写字,那便是用牙齿咬住一根塑料棒,塑料棒的另一头是经过处理的钢笔,保罗·亚历山大便可操作写字,接电话。尽管因为身体的状况无法进入学校,但保罗·亚历山大也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三个大学文凭。
为此,保罗·亚历山大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但保罗·亚历山大的大脑无疑是聪明的,保罗·亚历山大到40岁时甚至还成为了一名职业律师。
此外,脊髓灰质炎疫苗虽然被研制了出来,但已经无法再挽救保罗·亚历山大的身体状况,不过早已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保罗·亚历山大对此没有特别伤感,依然靠着“铁桶”维持生命。
据了解,现如今不止保罗·亚历山大一人靠铁肺活着,但由于保罗·亚历山大身残志坚,取得了成就,是铁肺中最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