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育儿知识的家长应该对于李玫瑾教授都不陌生,她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对于育儿方面,她有着独特的教育观念。
李玫瑾教授在讲座中谈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她说研究心理学的自己高度赞同这句话。
并且她还认为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就像吸毒一样,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戒掉毒品,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凭借着自己极强的意志力改变了性格,李玫瑾教授将这类人称为“伟人”。
由此可见,孩子小时候的性格养成有多么关键,这会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拥有完美人生,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性格教育往往比能力教育更加重要。
孩子性格好不好,看看有没有这4种特质:
1、做事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作为家长最重要对孩子性格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传输坚持的理念,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益。这种不服输、不轻言放弃的人生观,会帮助孩子在未来人生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时都能勇敢的挑战它,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拳王邹市明在一档节目的采访中谈到对儿子的教育,他说:自己冒着失明的危险斩获了“金腰带”,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能给儿子树立的最好的榜样。作为父亲,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传输一种价值观“不服输、不怕痛”的精神,磕了碰了摔了,身体上的伤痛都能够很快的痊愈。但是玻璃心碎了,就拼不起来了。
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的性格会让你的孩子在追梦的路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年,在21岁时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只有3个手指能动弹。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伤病把您困在轮椅上,您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但是霍金却不慌不忙,用手指敲下了5句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他敲完这段文字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个心态乐观,凡事积极向上的人,即使面对生活给他的苦难,却依旧能够笑着面对人生,依然笃定从容。
3、行事果敢,不瞻前顾后在英国,一名2岁的女孩在蹦床上玩耍,这时候一辆白色卡车经过,司机拿出甜甜圈企图诱骗这个女孩,这个小女孩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这时在周围玩耍的8岁姐姐看到了,毫不犹豫的飞奔过来,抱起妹妹就朝家的方向跑去,动作连贯,丝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一丝的迟疑。
这个女孩才仅仅8岁的年龄,就能在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迅速作出判断,不带一丝犹豫,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家人。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遇事临危不乱,做事情看准时机后就能准确出手,不带一丝犹豫和迟疑。这样在长大后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沉着、冷静的应对各种遇到的难题。
4、不卑不亢,能辨别善恶有人说过,性格是比智商更重要的财富。
好的性格,从另一层面来理解,就是一种智慧。
还记得在梅梅3岁左右的时候,我带着她坐长途汽车去外地,在长途汽车站等车的时候,就有一个12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候车区向候车的乘客乞讨,扮演着“聋哑人”的角色,周围人早已经议论过,这个女孩是骗人的,天天都在附近乞讨,渐渐的她走到了我这里。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在兜里掏出了5块钱,让梅梅递给了姐姐,随后我对着这个女孩说:“我不知道你的父母为什么会让你做这样的事,你自己有手有脚,你还这么小,如果不想去上学试着学点技术不好么?我选择给你钱,是因为我要教育我的女儿善良。”
那个小女孩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朝着车站角落的方向看了眼,瑟缩着走向了下一位乘客。我想,她的父母可能就在那个方向吧。
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后来在对梅梅的教育中,我一直希望她可以善良,但是一定要不卑不亢,也要带些锋芒。遇到弱者可以施加援手,遇到欺人者也可以不怕危险,但要保护好自己。
关于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我听过一些家长的反馈,觉得非常有想法:“教育的意义,并不是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成绩多么优秀,学会多少技能,而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李玫瑾教授也曾指出,孩子性格的培养,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
3~6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恰好也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所以家长们可以将二者结合,通过阅读绘本的方式,帮助孩子同时实现良好阅读习惯和良好的性格养成。
有远见的父母大多非常注重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3~6岁的幼儿,绘本阅读尤其适合。绘本可以通过其丰富有趣的图画和简短贴近生活的故事,帮助孩子在轻松阅读中潜移默化实现性格的养成。
这套针对于3~6岁孩子的《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就非常推荐给家长们,这套书共10册,采用中英双语的模式,帮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克服情绪障碍,养成快乐性格。
这套系列共10个主题,帮助孩子养成有爱心、懂礼仪、不怕失败、帮助他人、知错能改、有自信和能独立等等良好的性格。每个主题后面还有“给父母的话”,给父母们补充相应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与孩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