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活指南#,硬核科幻动画《星空清理者》第七话“地球外少女”中存在这么一个“月球人”Lunarian的设定,他们在月球出生,月球长大,天生患有低重力障碍,虽然看起来健康高大,但是骨骼、肌肉、心肺机能完全跟不上,身体无法承受不了地球的重力,只能在月球生活,无法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
动漫中登场的月球人是位名叫小诺诺的12岁少女,是仅有的4位Lunarian之一,她想回地球看海而不能。还好她乐观坚强,她成为研究宇宙生活病的实验对象,随着研究的进展,她自觉身体也变得更结实了。她觉得完成实验后她或许能离开月球去地球看看。
对于这个设定很多漫友展开了讨论,如果小诺诺从小就参加高负荷的训练,在人工重力环境把心肺功能练好,是不是就会和地球人一样,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呢?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东灵君刚好听到过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内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年,NASA在国际空间站用双胞胎做了一个实验,为期20多个月,他们用上了包括基因分析技术在内的顶尖生物手段来研究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影响,就是研究那些“宇宙生活病”。该实验得出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大家熟知的,包括骨流失、肌肉萎缩、体液分布改变导致的脸浮肿、颅压增高、眼压增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风险很多科普节目中都有介绍,他们都可以靠所谓的人工重力来解决,至于人工重力是否可行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聊。
该实验还发现了一些以前未知的“病”,用长期宇宙生活的潜在风险来表述或许贴切,这些风险包括。
免疫系统性能下降
实验发现,受试者的免疫系统性能在太空中会下降。比如升空30天之后,受试者的猎杀细胞的抗病效能下降了50%。不过还好,回到地面这一机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且太空中病毒细菌都可少,免疫系统性能下降带来的风险还不算大。
智力下降
这个有些诡异。在太空呆久了,回地面后检测发现,受试者的心智和记忆力等等都有所衰减,而且这些衰减还是不可逆的。由于只在太空呆了一年,智力下降程度是否和在宇宙中生活的时间成正比,是不是持续下降的,这些都还不清楚。短期应该是不会变成傻子的,危害也不算太大。
端粒长度的改变
实验发现,在太空中端粒长度变长,回地球48小时后又大幅缩短。经历了变长又缩短之后,总体上是缩短的,端粒质量下降了。如下图,理论上端粒长度越长,寿命越长。这将影响到宇航员老年后的生活状态,患癌症和老年疾病的风险提高了。
基因不可恢复的改变
该实验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发现了在宇宙环境下人类的基因也会受到影响,而且比例还不低,将近六分之一的基因组(1万组)会变化,虽然回到地面6个月后大部分恢复正常,但是有个基因是没有恢复,可以认为是永久性地出现了异常,而且这些基因全部与人体免疫功能和DNA修复有关。
为什么说这个成果最有意义?因为DNA的修复能力,对于太空生存是非常重要且必要。大家知道,宇宙射线的辐射会剪断错接宇航员的DNA,通俗来说就是DNA复制出错。这个可以参考X射线对居里夫人造成的危害,而且离地球越远,辐射风险越高,因为缺少了磁场保护。此种爱出错的环境下DNA自我的修复功能多么重要可想而知。
预估到自我修复能力减弱这一风险,对飞向火星等需要长期在外太空生存的任务意义重大,大家在半路上都患白血病死掉那就悲剧了。
以上,NASA的这个实验令人类又发现了很多未知的问题,特别是基因层面发现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什么基因会受到影响?如何解决那些问题,这就交给科学家们继续探索吧。
假如上面那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靠谱的,那么,小诺诺回地球这件事看上去还真就只是个梦想,毕竟这不只是物理机能上的问题,基因层面适应地球环境更是难题,而且她能不能活到动漫中描述的12岁都是个未知数,因为人类长期在太空中生存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加困难。
为什么非要派人去火星,探索太空是为了什么?补番《星空清理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行福利:在此要感谢参与这项实验的双胞胎。如下图,左边是马克,他在地球上负责控制工作;右边是他的双胞胎兄弟斯科特,他在国际空间站生活了一年。这两位宇航员的付出值得尊敬。
图片来自网络和工作细胞等动漫截屏,从动漫入题科普,东灵君也来玩次跨界,内容不够专业,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