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很多人而言,意味着欢乐,围绕下雪的吃喝玩乐,非常过瘾;对劳作人群而言,意味着谨慎,室外作业容易冻伤,或者担心农作物和牲畜冻损;对老人和重病号而言,意味着难过,担心各种疾病威胁。
从医学上看,冬季是心脑血管、呼吸类、消化道、皮肤、内分泌等疾病的“旺季”。有个现象,北方地区冬季“卧床病号”会多出不少,有的住院,有的在家里动不了,值得引起重视。
卧床病号是指因患病,无法下床,只能在床上平躺或侧卧等状态,或者需要一段时间卧床静养。
从病种上看,心脑外科、骨科、呼吸科、血液科、感染科等居多。
从年龄上看,各个阶段都有,以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居多。
从范围上看,越是寒冷地区,越是温差大的地方越多见,乡下可能更多一些。
从影响上看,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卧床病号,各方面运行和负担就重很多。
为什么卧床病号是北方地区多一些?为什么冬季会多一些?或有5个方面原因:
1、摔的——多见于骨科类。冬季北方大范围降雪,路上湿滑,尤其是路面结冰后,鞋子与地面摩擦力降低,更是险象环生。走在路上突然滑倒不少见,早就见怪不怪了。有时因寒风太猛烈,人站不住而摔倒,或者滑雪、打雪仗摔伤的也不少。主要是身上穿得厚重,影响了身体灵活性。
越是年纪大的人,冬天越不要随意出门,骨头比较“脆”,摔一下后果严重。
2、堵的——多见于心脑血管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病人,有心血管病史的高风险人群,冬天气温低引起血管收缩,加上室内外温差大,血管斑块容易松脱,引起血管堵塞,在心脏是心梗,在头颈部是脑梗,还可能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病高发。
有的是血管变脆,撑不住破裂,带来出血类问题,也要注意,无论是“堵的”还是“破了”,多见于中老年人。
3、喝的——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冬天室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多起来,常见的就是喝酒,以高度酒为主。不少人常常喝高了,引起消化道出血,只好卧床静养;或者诱发肝炎,或肝病加重,也只能卧床休息,轻易不能下床。
4、咳的——多见于呼吸道疾病。冬天北方地区空气污染加重,门窗紧闭不通风,或者气温波动剧烈,诱发支气管痉挛,带来咳喘、咳嗽等问题,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类都很难熬,稍微动一下都咳得撕心裂肺,只好静养为主。
5、病的——多见于老病号。冬季对免疫力低下的人和老病号,都是巨大考验。北方地区普遍肉食、面食吃得多,吃油多,口味偏重,糖尿病和高血压、高血脂潜在人群不少,除了可能引起半身不遂,慢病群体、老病号很多选择静卧,减少活动量来过冬。
卧床病号,有的是短期的,一个月内就慢慢适应和恢复了;有的是长期的,可能整个冬天都要在床上待着。但只要卧床超过一周,因为缺乏运动和站立,会引起全身“联动式”问题,多见于:
肌肉无力和骨骼密度下降,心脏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呼吸道感染几率增加,肠胃道功能混乱,尿路感染,情绪波动大等问题。
有的年轻病号卧床数日后,下床会觉得“腿软”、“站不稳”、“便秘”,就是很典型的表现。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慢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有4个重点隐患要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