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认为是自己上了岁数,走路慢很正常,但若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虽比年轻时瘦了很多,但易疲乏,容易跌倒,甚至发生骨折。这很可能就是一种疾病的征兆:肌肉减少症,一个容易被老年人忽视的健康杀手!
什么是肌少症?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一种老年综合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70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约为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50%以上。目前全球约有万人罹患肌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预计到年患病人数将高达5亿。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
老人一旦患有肌少症会导致身体功能障碍,发生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增大。
危害具体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坐立、行走等日常活动完成困难,逐渐出现步履蹒跚、下床困难、不能直立等。人到老年,身体的肌量和骨量均会出现下降,一起“结伴”衰老,老年肌少症常与骨质疏松并存,“骨肉相连”。
患有肌少症的老人,身体平衡能力减弱、步态不稳直接增加跌倒的风险,骨质疏松的存在使老人跌倒后更容易骨折,骨折的发生又进一步加重了肌肉萎缩……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老年人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特别是老人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可达20%。因此,肌少症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尽早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