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湖南小伙冯细安家中,短短一个月内发生了三场悲剧。
先是一个月前冯细安的母亲跳河自杀,接着父亲因为忍受不了失去妻子之痛,4个小时后也跳河自杀了,仅仅过了一个月,患有绝症的冯细安病情也出现了极度恶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冯细安的妻子含着泪告诉大家,“这短短的一个月,我的公公婆婆走了,我的丈夫也走了,我一个弱女子,如何将1岁大的儿子拉扯成人?”
“我的命怎么这么不好?”
不过在大家悲伤之余,人们却发现了一件事,“这场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一、生下宝贝儿子。年,在湖南浏阳,冯细安出生了。冯细安的出生寄托着父母全部的希望,因为在生冯细安之前,父母还曾生下过两个儿子,可这两个儿子都很不幸,大儿子在1岁左右因病夭折,二儿子也在3岁那年被一场疾病夺走了生命。
现在家里终于迎来了三儿子冯细安,才成了父母孤独无助时的一丝亮光。
为了尽全力将冯细安平平安安地养大,给他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父亲冯先光每天早晨7点准时去工地,推着一个小推车在脚手架旁劳作,直到中午才简单吃一点稀饭咸菜。
然后到了下午又会投入到繁杂的工作中。
母亲马章兰也在离家5公里远的一家私企找了工作,早晨早早送冯细安去学校上学,再为丈夫准备早餐,等全部收拾完毕之后,就踏着小碎步快速地跑到工厂。
为了多挣些钱,马章兰经常和同龄的妇女拼手速,马章兰每次都不落下风,挣的钱也比别人多几百块。
家里还有10亩薄田,为了增加一些收入,夫妻俩留出5亩种上粮食,剩下的5亩则种上一些大豆,高粱之类的经济作物,一年的收入很可观,解决了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夫妻俩之所以这么努力,都是为了这仅存的儿子冯细安。
冯细安也不负众望,学习十分刻苦。
自从上小学起,他的成绩就经常名列前茅,有时参加竞赛,也能得奖,还能拿着一些奖品回家。#图文万粉激励计划#初中是如此,高中也是如此。
很快,冯细安迎来了高考。
幸运的是,高考的时候冯细安发挥得非常不错,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大学毕业后冯细安回到了湖南老家,找了一份设计师的工作,工资非常可观,工作也十分清闲。
攒下一笔积蓄后,父母也为他凑了一笔钱,就在城里买下了一套房子。
仅1年后冯细安娶了老婆,婚后没多久生下了一个儿子。
眼看着一家人的生活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很快,一场意外降临了。
二、冯细安患上了绝症。自从冯细安干了一年的工作,他发现他的身体状况渐渐不行了。
抵抗力特别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每次发病还会持续一周,即使吃药打吊瓶也不管用,还反反复复。
从那之后冯细安非常注重保养身体,天冷时及时加衣,身体不舒服及时就医,甚至还特意买来中药熬着喝。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冯细安的病情还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年的一天,冯细安一起床就感觉头晕晕的,早餐做好,他也无心吃饭,穿好衣服就要下楼,可是刚一打开门,冯细安就感觉站不稳了,随后摔倒在地上,当场不省人事。
妻子给公公婆婆打了电话,之医院就医。
医生为冯细安输了氧气,为他打了吊瓶,又给他输了一些营养物质,等冯细安情况稳定下来之后,就给冯细安检查了病情。
“检查结果吓了冯细安和妻子一跳,冯细安患上了恶性间皮瘤,而且还是晚期。”
医生说这种病很难治,前期必须要一直吃药,然后辅助一些仪器治疗,后期根据冯细安的身体变化情况,再加一些额外的药物治疗。
可尽管如此,也只不过是延长冯细安的生命,却不能彻底治愈冯细安。
也就是说,冯细安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家中父母得知消息后立马医院,先把自己存的钱全部拿出来交了医药费,随后就守在冯细安的病床前照顾冯细安。
父母每天陪在冯细安身边嘘寒问暖,叮嘱他按时吃药,还要为他打来病人要吃的营养餐。
此外还要随时帮忙叫医生,让医生查看冯细安的病情变化。
为了治好儿子,尽可能保住儿子的生命,父亲还多次来到医生的办公室,恳求医生一定要为儿子用最好的药,花多少钱他们都愿意。
夫妻俩还分成了两个班次,单数的日子里,就是父亲冯先光照顾冯细安,负责把冯细安每日输液的情况,以及身体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并且将医生叮嘱的事项认认真真地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
双数的日子里,就是母亲马章兰照顾冯细安,她的工作则主要是为冯细安清洗床单被罩和冯细安的衣物,此外把冯细安病床周围的卫生好好地打扫一遍,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了,再把地好好地擦洗一遍。
因为舒适整洁的环境会让病人的心情变得愉悦,也会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
夫妻俩总说,“我们已经失去两个儿子了,再也不能失去冯细安了,无论如何我们都一定要努力。”
“还说就算搭上他们的命,也一定要救下儿子。”
然而现实却没有按照他们预想得发展。
三、冯细安病情恶化,父母双双自杀。冯细安接受治疗的第3个月,他的病情还是不可控制地恶化了。
整个人已经吃不下饭,精神状态非常差,面色也变得苍白,甚至下地都要有人扶着,他已经无法再吃父母打来的稀饭和小菜了,医生只能通过注射的方式为他补充营养。
父母多次去找了医生,希望医生再想想办法,可每次都无功而返,“医生说他们已经做出了所有的努力,可冯细安的病就是治不好,他们也无能无力。”
而到了后面的几个月里,冯细安几乎已经虚弱到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双腿发软,肌肉萎缩,神情也变得恍惚。
就连有时候儿子来到病床前陪冯细安,冯细安的脸上也很少出现笑容。
眼睁睁望着儿子即将逝去的生命,母亲马章兰的情绪彻底崩溃,她瞬间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年4月18日,马章兰跟丈夫交班后,医院回到了家里。
她换了一套自己平时最喜欢穿的黑色衣服,又去叮嘱大嫂帮忙照看一下家里的几只羊,然后独自一个人来到村庄后面的小河边,趁人不注意,跳到了河里。
马章兰几乎没有任何挣扎,甚至没有来得及把外套脱下来,很快就溺亡了。
随后,她的尸体被水流冲到了下游的滩涂,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当时才下午2点,火红的太阳还挂在空中,村民们还在家中午休,孩子们也才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要去学校。
直到下午4点,丈夫冯先光隐隐约约想起了交接班时妻子的异常反应。
他觉得妻子的情绪不正常,直觉告诉他,“妻子一定出事了。”
冯先医院3楼的阳台,拨了妻子的电话,但电话打过去根本没人接,只好回到家中寻找妻子,却怎么都找不到妻子的身影。
他有点着急地在村子周围寻找妻子,一边寻找,一边想着妻子最可能去哪些地方,最终,他在小河的下游找到了妻子的尸体。
他哭得昏天黑地,一遍遍呼唤着妻子的名字,试图叫醒妻子,却发现妻子的身体早已冰凉,手脚也已经变得僵硬,他明白,“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了。”
随后他拖着沉重的身体站起了身,拿出手机给亲哥哥打了一通电话,叮嘱哥哥明天代替他照顾一下病床上的冯细安,随后挂断了电话,头也不回地朝河中间走去。
整个动作很利落,很决绝,也很坚定。
没几分钟,他溺了水,身体也随波逐流了,当时距离妻子马章兰跳河还不到4个小时。
就这样,悲剧酿成了,夫妻俩只给这个家留下了一张存折,还有患病的儿子冯细安,以及儿媳妇和1岁的孙子。
他们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走得太突然,甚至连村民们都不得而知,还是冯细安的大伯想起了弟弟给他打的电话,觉察到了不对劲,才把村民们叫上,在方圆5公里的地方寻找弟弟和弟妹。
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河边找到了两个人,他们早已离世多时。
四、一个月后,冯细安也走了。第2天一早,医院里照顾冯细安,冯细安问他的父母去了哪里?大伯谎称道,“弟弟和弟妹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吃席了,要三天左右才能回来,现在先由他照顾冯细安”,可是,冯细安压根不信。
夜晚的时候冯细安打不通父母的电话,就特意去刷朋友圈,却在村民发的朋友圈里得知了父母双双离世的消息。
冯细安不顾亲人的阻拦,医院的月台,就要办出院手续,他含着泪对众人说,“你们不要拦我,我一定要赶回去为父母办葬礼,我是他们的儿子,也是他们仅存的骨肉。”
大伯对他说,“孩子,你若是在此刻放弃治疗,根本对不起含辛茹苦拉扯你长大的父母。”
在众多人的劝说下,冯细安才回到了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月,冯细安的心态已经彻底崩溃了,他不再配合医生的治疗,吃饭的时候也只是吃一小口,就连每天输液的时候他也不再积极,还刻意不回答医生的问话。
有一天早晨起床,冯细安把妻子叫到了病床边,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妻子,“等我走了,你一定要把儿子抚养成人,如果你想改嫁,就去改嫁,如果不想改嫁,也不要在老家呆着了,去大城市找一份工资高的工作养活儿子,并且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说完后没几分钟,冯细安彻底停了呼吸。
为冯细安举办葬礼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了,大家哭得特别伤心,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抹泪,还在嘴里嘀嘀咕咕道,“这家人真的太不幸了。”
而接连失去公公婆婆,还有丈夫的冯细安媳妇,如今一个人养活1岁的儿子还很艰难,村里人纷纷挺身而出,有的同龄的女孩去家中陪伴冯细安的媳妇,有的大妈帮忙带她家1岁的孩子,还有一些好心人给他们母子俩捐钱,为他们送来一些生活用品。
经过了1个多月的时间,冯细安的媳妇才走出失去亲人的悲伤。
悲剧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围的邻居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冯细安的父母为何双双自杀?”
有一位曾经失去过孩子的母亲给出了一个答案,“她说作为父母,会把孩子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父母之所以爱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更多的时候,也是因为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如果有一天,孩子离世了,也就意味着父母活下去的希望破灭了。”
“而冯细安的父母,已经失去过两个儿子,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完全受不了一点点打击。”
“可是随着冯细安病情的恶化,他们意识到,他们马上也要失去这仅存的一个儿子了。”
“为了不让自己亲眼看着悲剧发生,他们只能提前离开儿子。”
“他们比大多数人都要绝望。”
不过,也有人说,“这场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当时冯细安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即使他离世了,他的父母也有儿媳妇和孙子陪着,况且父母更应该在冯细安走后帮忙照顾儿媳妇和孙子。”
“另外从冯细安的病情来说,父母若是好好地活着,也会有利于冯细安病情的恢复。”
“而且更关键的是,如果当时冯细安能够及时地觉察到父母情绪上的变化,意识到他们将会做傻事,就可以及时地安慰父母,劝阻父母,相信只要冯细安动之以情,父母应该能理解冯细安的一片良苦用心,从而好好地活下去。”
“这样的话,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可话又说回来,当时冯细安的父母已经心如死灰,再多的劝说,再多的阻拦,真的能改变他们的主意吗?应该是很难做到的。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有些人的家中,祸事确实是接二连三地到来,让人躲都躲不及。
所以说生命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且行且珍惜。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