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天
01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民间习俗:饺子里放硬币,寓意新的一年能招财进宝,谁吃到,谁就有福。
但真的吃到硬币就是有福气吗?
近日,医院接到了一个11岁的小病患。
孩子母亲对医生说:孩子有点低烧,肚子疼还老吐。
结果一检查,发现男孩胃内有2枚硬币,由于长时间受到胃酸的腐蚀,其中一枚锈迹斑斑,边缘分层,已经看不到钱上面的字样了。
取出硬币后发现,两枚硬币已被胃酸腐蚀变黑,其中一枚的封边圈铁丝已经脱落。
原来,这是去年春节包饺子的时候,奶奶往饺子里塞的硬币,被孩子吃进去了。
这两枚硬币,在胃内停留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好在孩子身体已无大碍,目前正在家里休息。
其实,饺子里包硬币,除了有误食的风险,还有许多其他安全隐患。
比如,一口吸入造成气道梗阻,严重的可能导致窒息。
还有人不小心被硬币咯裂牙齿,大过年的不得不去看牙医。遭了罪,还花了不少钱。
饺子里面塞硬币,吃到了,没出事是“福气”,出事了那就是凶器了。
这些习俗,美其名曰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陋习。
与此并列引争议的,还有酒桌劝酒、婚礼闹洞房、山东人“磕头”拜年、“女人不上桌”等等。
你会发现,承袭这些陋习的人或地区,大多认知水平都不高。
而决定他们这些行为方式的,正是他们的低认知水平。
02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认知差距》中提到一个关于步态识人的故事:
据说,曾国藩看人有“一绝”,能够从一个人的外貌、行为举止、说话走路的方式,判断这个人的内心是怎么样。
有一天,李鸿章带了两个得意门生来见曾国藩,想让曾国藩帮他看看,这两个人到底怎么样。
聊完以后,曾国藩送他们到门口,对那两个门生说:“你们先走,我和你们老师还有点儿事。”
看着这两个人出门走远了,曾国藩说:“我其实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这两个人的步态怎么样。右边这个人将来一定不可大用,你看他刚才走的时候,是蛇行的。
走路蛇行的人,表面上很机灵,但内心很散漫,不坚定,喜欢投机,这样的人遇到大事一定会飘忽不定,守不住阵脚,甚至会背信弃义。”
李鸿章听了只是笑笑,并不是太相信。但多年以后,事实验证了曾国藩的判断。
在判断两个门生的品性、能力这种认知上,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人之间,就存在认知差距。
这种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指一个人的认知,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期望、评价,等等形成的观念。
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时,人们总习惯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很低的时候,他脑海中的构念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因而决策也很狭窄。
而如果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较高,脑海中的构念更多元,决策就会更灵活。
比如,那位在饺子里放硬币的奶奶,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件事可能带来的风险,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不够高。
如果认知水平稍微高一点,就会避免这个操作,或是至少在吃完饺子后,数一数包到饺子里的硬币是否都如数吐出来。
03
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这么大意,能让这枚硬币在孩子胃里躺一年才被发现。
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认知。
低认知水平者能理解低认知水平者的行为,而高认知水平者,就不一定理解。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女孩,父亲去世了。葬礼上,女孩突然看到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士,心动了。
没过多久,女孩的姐姐,突然被人杀害。
警方破案后,发现凶手竟是这个女孩。
这是为什么呢?弗洛伊德解释:女孩杀掉姐姐的动机,你如果询问正常人,正常人根本猜不到。就算你告诉他,也转不过劲来。
可如果你去监狱里,问那些杀人犯,大多脱口就能说出她的动机——女孩杀姐姐,是因为她要再制造一场葬礼!
因为只有这样,女孩才有可能再次遇见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子。
为什么这个动机你想不到,杀人犯却能想到?
因为女孩和杀人犯们,有着同样的认知,所以思维模式也相同,因而能够相互理解。
而正常人,只能理解正常人。
作家雾满拦江对此这样分析:
人类认知,是有层次的,最低端的暗黑认知,就是弗洛伊德女孩式的:她甚至无法把人与环境、区隔开来。
认知层次稍高一点的人,就能明晰地认识到,自己爱上的人,和葬礼并无关系。
喜欢的人有可能出现在葬礼上,也有可能出现在婚礼上,因为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存在。
认知层次不同,所站的高度也不同,看到的世界自然不一样。
就像上面这张图:
第一个人没读过书,认知匮乏,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虚假的美好与生机。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见过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后还有黑暗和消极的一面,陷入了痛苦和迷茫。
第三个人学识渊博,认知卓越,明白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所以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窥见希望。
04
前段时间,b站上有一个视频,引来全网万人围观。
一位名叫
是书瑶呀的博主,说自己产后为了恢复身材穿束腰,没想到刚穿一周,就漏尿了。于是,医院检查,结果却被告知出现了内脏下垂、阴道内壁膨出的情况。
而原因,正是穿束腰所致。
这个被称为“古代欧洲陋习”的束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次红遍网络。
商家打着“减肥塑身”的噱头卖力宣传,ins、小红书上的时尚达人,也把它当成标配。
其实,只要稍微动脑想一想就知道,人的脂肪就在那里,如果不通过运动消耗掉,脂肪的总量就不会变,怎么可能用束腰勒一下就消失了呢?
长期穿束腰造成的后果就是,胸腔和腹腔被挤压,肋骨变形,内脏受挤压下垂、受损,疾病缠身,甚至殒命。
19世纪的欧洲,就有很多女性因为长期束腰,导致肋骨过度受压,从而插破了肝脏,导致死亡。
在新时代的今天,也有很多女性因医院。
比如德国的细腰狂热爱好者Michele,除了洗澡,随时都穿着束腰带。
3年后,她的肌肉萎缩、内脏挤压变形、皮肤松弛......再继续穿下去,可能就永远失去自我行动能力了。
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格局;而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结局。
前阵子,有一句话在网上很流行,叫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超出他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
当一群人为了一块金子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有人拿起一块钻石走了。
其实,抢金子的那帮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而是自始至终,他们都不知道,钻石比金子更值钱。
2条建议,提升你的认知层次:
①“以终为始”地思考问题
以终为始,就是用未来看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决定时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从而造成短视。
一旦把时间的维度拉长,就会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就像贝索斯说的:“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
②掌握多维度知识,防止内卷化
最近,“内卷”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极高。
对于个人来说,内卷化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一个人长期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保持在一定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随着时间推移,日益贬值。
比如,很多人工作多年,却一直在原地打转,见识、能力和收入,都保持在较低水平。
为了打破这种状态,就必须通过阅读、学习、旅行等方式,认识更多生活方式,获得更多差异化认知。
如果意识到内卷化程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提升,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培养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好习惯,每天学习一个新概念,以对抗内卷。
李嘉诚的成功语录有一条是这样说的: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