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识的恋爱故事
多多和少少是一对夫妻,那个天翻地覆年代,在“大辩论”中,也就是“对立统一”中“打”成夫妻的。他们本处天南地北,“大串连”才把他们“串”到一起来;缘分啊!月下老人的红线非千万米,才能把他们拴在了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多多的爷爷是独子,为了多子多孙测字先生给取了带“多”的名字。子孙满堂是家族的福气,祖宗会含笑九泉的。然而多字没讨来吉利,多多的爷爷就一个独生儿子。多多的爸爸想“扭转乾坤”,把“多”字重叠,给他取名“多多”,比自己还多一个多字。可照样孤独一只,于是三代单传。少少是个独生女儿。她外婆专生“半边天”,一年一个一连生了十个女儿,够当年“苏维埃母亲英雄”称号,可以组成一个“娘子*连”了。少少的妈妈排行第十。外婆怕还要生,急得请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出主意给个带“少”的名字杀杀威风。果然,她妈妈成了最后一个。她妈妈怕也生一大窝,“少”字重叠给女儿取名“少少”。真灵!俨然如一道“圣旨”,她妈妈果然只生了一个独养女儿。多多和少少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年代认识的,本来属两个“司令部”,少少在《革命到底》麾下,多多是《永不回头》的人。两派辩论“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时,多多和少少曾“兵戎相见”“唇枪舌战”。中央文革号召“大联合”时,《革命到底》的少少把《永不回头》的多多“请”来,由少少做思想工作。不料多多突发盲肠炎。战友们上“前线”了,那时没有出租车,又遇三轮车工人“造反”。出于革命的人道主义,少少背多多去医院,还守护一夜,于是化“敌”为友,真是“不打不相识”,最后斗争和磨合成了夫妻。他们磨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矛盾可以成为动力,不一致中取长补短。于是越来越投合,面红耳赤后忽然抱成一团。也许他是因为缘分才来这城市,又因为缘分才得了盲肠炎。他们笑了,《革命到底》和《永不回头》本来就该是一家人嘛!《革命到底》和《永不回头》并成了一个组织,旗号是现成的,两个旗号合二而一,叫《革命到底永不回头》。《革命到底》和《永不回头》哪前哪后还争论了一番,多多让步了。在一个组织里他俩还常常不饶不让。也许是基因,是妈妈们“多”和“少”胎教的遗痕,他们一个喜欢“多”,一个喜欢“少”,常常争多论少。比如队伍人数,多多喜欢人多力量大,少少主张少而精。多多和少少的结合颇有学术与*治意义。世界上哪儿没有多和少的矛盾呢?从经济建设到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多和少的矛盾,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身体就是一对矛盾。多多高大魁梧,少少小巧玲珑,一阴一阳。多多爱少少是个小不点儿,高兴时把她抱在了怀里。少少喜欢多多高大魁梧,躺在他怀里甜蜜又温暖。矛盾和差别使得他们能得到更的多幸福和快乐。世界上哪儿也离不开多和多和少的对立、统一、转化。只是转化是讲条件的,要有适当的“度”才能转化。过度追求多,以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则难免造成废品,反而变成了少。便是居家过日子也要讲究“度”。不能太沉迷,过度便会很快精力耗尽、拮据枯竭,甚至过不成日子。多么辩证呵!今日挥霍不已、过度透支,任意糜费,明日便可能连买柴米油盐的钱也没了,连锅碗瓢盆也对付不了,今天暴食暴饮,贪欲肆虐,明天看着山珍海味只能干瞪眼,或者得个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更辩证的是辩证法十分纯熟的人也不一定能恰如其分的掌握好适当的“度”,也会因为太沉迷,太想满足虚荣心,太急功近利而冲昏头脑,于是多多的计划变成了少少的后果,造成沉痛的教训。多多和少少在闯天南地北中相识,在大辩论中相好、相爱,在唇枪舌剑中结为夫妻,在对立中有了生命的延续,几年后又在不同意见中发达了事业。多么有戏剧性的的辩证统一啊。多多希望少少生一个和少少一样娇小玲珑的女儿,少少果然生了个娇小玲珑的女儿,他们都很高兴。时代变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在越来越时兴生女儿。有句顺口溜叫做“女儿是娘的一件小棉袄”,他们为“一件小棉袄”心满意足。多多和少少在对立统一的道路上,磨合成了一对恩爱夫妻,对立越来越少,统一越来越多。多多想给女儿取名“多少”,把他俩的名字合二为一。少少不同意:“多少”不像名字,像是问话,将来女儿的朋友老远叫一句“多少!”人家以为在谈生意呢。多多又让步了。祝贺多多和少少珠联璧合,赠打油诗一首:他叫多多,她叫少少,串天南连地北,来了。多和少,事事缺不了,可知晓?尺度要把好。你订指标太少了,批倒,摘去乌纱帽!忽悠得过多,便成了空口号,飘扬的红旗倒!他喜欢多,她喜欢少。唇枪舌剑,没完没了。大辩论牵线,月下老人拴脚,终于成夫妻了。想要个小半边天,果然呱呱坠地来报到!时代不同了,生女儿就是好!没听说?女儿是妈的一件小棉袄?恭喜多多和少少,他们的合作成功又绝妙!因为多少统一起来了,日子协调,事业也发达了。祝天长日久,永远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