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类散发或遗传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颤动、伴有锥体征,以及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常见的类型。临床上大多数为散发,少数为家族性。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如果父母或者祖辈中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那么后代就是有比别人更高概率得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的时候通过肌电图,具有很高的诊断的价值,肌电图会表现为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药物方面治疗。
中医通常将运动神经元病归结为痿证,患者具体表现为肌肉筋脉迟缓、肢体乏力、无法随意运动,甚至伴有肌肉萎缩等症状。痿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点:感受温*、湿热浸淫、饮食*物损伤、久病以及房劳过度等。其病机即由上述病因造成津血亏虚,从而导致津液、津血不足,无法濡养筋脉肌肉,使肌肉软弱无力,因此患者出现肢体乏力、无法随意活动等症状。运动神经元病以前是很少为人所知的,这是一种少见病。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和颈椎病很相像,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