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即脑组织出现萎缩性改变,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小脑萎缩。因为这些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症,而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萎缩最主要的病理基础。
小脑萎缩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中*等,甚至某些临床无症状的人,影像学检查也可见到小脑萎缩,尤以老年人多见。其共同特征是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小脑萎缩。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在中医上属于痿症,是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血行不畅而致下肢筋脉失常,就会导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共济失调患者刚出现表现出的症状是走路不稳,摇摇晃晃的呈企鹅步态,紧接着会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头晕不想下地走路的状态,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会导致吃饭喝水呛咳,呼吸肌萎缩,会造成生命危险。此病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可以通过中医对症治疗,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现有症状。
治疗小脑萎缩西医方面一般治疗选择采用营养神经类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应该都服用甲钴胺,维生素,辅酶Q10,但是效果的话并不是很明显,应该很多患者都深有体会,那么现在究竟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小脑萎缩呢?首先西医方面并没有针对的方法治疗,也一般采用营养神经类进行治疗,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患者都应当选择中医进行治疗小脑萎缩。
小脑萎缩属中医“痿证”范畴,其多由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肾虚则髓海失充、筋骨失养、骨摇肢颤。髓海空虚则元神失养,脑髓消缩,使运动机能失调。故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使正气充盛,肾精充足、髓海充实、气血运行流畅而改善肢体的运动、言语功能。
北京仁爱堂王常在大夫采用的“益脑补髓汤”,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小脑萎缩的独特疗法,一人一方针对性调理,融合了中医的固本优势,能做到延缓发展,恢复症状,打破小脑萎缩的治疗难题。
益脑补髓汤辩症共济失调本文由作者V编辑
第一阶段滋补肝肾填精益髓生机起痿
采用益脑补髓汤,滋阴肝肾控制病情发展速度,肾藏于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既是生命本源,机体由脾胃运化作用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故脾又称后天之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互资助,为用,益髓肾精得以充足骨髓得以滋养,骨骼强壮,生机起痿。
第二阶段强筋壮骨健脾益胃养血益气
强筋壮骨,缓解改善现有症状,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肾为精血之藏,头发为血之余,故肾气盛则齿更发长,肾气平均则真牙生而长极,肾气旺,则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强壮。脾胃主饮食消化。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
第三阶段调节阴阳滋阴清热益气培元
《素问》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强阳不能秘,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清除蓄积在人体内的湿热,根据湿热侵袭人体部位,脏腑,培养元神,巩固根本,停YAO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