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去,你是否能够从容坦然?
面对死亡,你又是否有足够冷静?
你又是否见过在自己生前,
便邀请亲友们来参加葬礼的老人?
我们如何去看待孤独,看待金钱,看待感情,看待生活?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而今天漫电影带给大家的这部电影,能够回答你这些关于人生的困惑——
《相约星期二》
该片是由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改编的电影。
由米克·杰克逊执导,
杰克·莱蒙和汉克·阿扎利亚等参加演出。
它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的故事。
逐渐适应作为体育解说员和一名新闻记者的米奇,已经忘记了当年初出校门时的热情和理想,他拼命赚钱,却也日渐市侩,不但忽略了他的女友,更加对生活感觉疲惫。
某天,米奇得知自己大学时代的教授莫瑞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面临死亡的威胁。
冲动之下,米奇找到了久违的老师,
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
电影有很清晰的三条线索并行:
米奇和教授的相处;米奇的事业和米奇的爱情。
这三条线索交叉发展,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教授的话语和智慧对米奇人生观念的改变。
面对爱情,米奇一开始每天一心六用地忙于工作,只愿意分几句花言巧语去敷衍女友,不敢承担婚姻的责任,逃避给女友一个承诺。
珍妮一次次的给米奇耐心和爱,却又一次次失望,终于狠下决心提出分手。
面对事业,米奇有热情却没有热爱,每天例行公事一般地采访和写稿。
毋庸置疑,他是一名优秀的体育记者,采访时提的问题总是狠辣而精准,让被采访的对象无处遁形。
但却像是一个冰冷残酷的工作机器。
什么时候,这一切开始改变?
也许是听闻曾经的恩师快要离世,抛下工作前去看望他时,米奇内心的寒冰开始融化;也许是教授对“爱”的阐释让米奇下定决心向珍妮求婚。
也许是教授忍受病痛也要带给身边的人快乐,
让米奇学会对周围的一切宽容。
总之,“爱”终于成为了米奇生活的核心,
而不再是毫无意义的为了生活奔波。
影片将米奇的整个心理转变轨迹刻画的清晰生动。
作为观众能够感受到米奇面对生活的无助,他一次次向教授求助怎么面对爱情,怎么面对死亡,怎么做到和教授一样云淡风轻,豁达乐观。
而最终选择和生活和解,放下对名利的执念,也是因为他向教授学到: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着。”
以死喻生,更懂生之可贵。
电影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很好的缓解了传记电影说教感带来的不适的,
是老教授的表演。
杰克·莱蒙——
历史上集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于一身的第一人。
他的演艺生涯横跨半个世纪,
出演的大多是卑微心酸的底层小人物形象。
在《热情如火》中女装出镜与梦露合作,更是让人记忆深刻。
而在出演《相约星期二》时,他已经74岁,
和电影中的莫里教授年纪相当。
电影放映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年,这位为我们留下无数经典荧幕形象的伟大演员死于癌症,本片成为他留给观众的最后回忆。
缺乏相关的资料论证,所以不太清楚杰克·莱蒙在出演《相约星期二》时是否已经确诊癌症。
但无可置疑的是,他用精湛的演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善良乐观的教授形象。
莫里教授是个无比丰满立体的角色。
因为他看似无所畏惧的外表下有一颗孩子般敏感脆弱的心,渴望去爱与被爱,这和他自幼丧母,有一个沉默强势的父亲和压抑的家庭环境有关。
然而他没有让这种环境腐蚀他的内心。
他依然坚守着善良,甚至谅解了那个对他的伤害远大于关爱的父亲,因为他看到了父亲内心对爱的恐惧,这让莫里感到同情和难过。
每当寂静的夜晚,病痛悄无声息的来临。
他都会望着窗外树下父亲看报的背影,
心中暗自悔恨为什么不多去关心那个沉默的男人,帮他减轻内心的痛苦。
他极力避免重蹈父亲的覆辙,甚至在生前便邀请亲友来参加自己的葬礼,只是希望有更多的爱能围绕在自己周围,希望不要有那么多遗憾和后悔。
而真正的爱就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依然义无反顾的去热爱生活。
如同莫里,像永远不会死去那样活着,爱着。
假如给你一个健康的24小时你会做什么?
“我想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去游泳,我喜欢游泳。
中午请朋友吃一顿美味的午餐,和朋友聊聊天,不要很多朋友,一两个就好,这样我可以很专注地听他们讲话。
下午去公园散步,享受大自然,晚上和家人去饭店吃意大利面,或者鸭子,那是我的最爱,然后我会去跳舞,跟所有人跳,直到精疲力尽。回家,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