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人到中年会体重超标这可不是简单的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cm.39.net/bjzkhbzy/240419/l8oli3t.html

首先,你认可这种现象的存在吗?

青岛市在年由政府组织的一次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筛查发现,其中仅有56人体重不超标。可能你会觉得这只是青岛市的一项调查,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

但是,年发表在权威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的一篇名为“我国中老年人超重、肥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章得出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年龄段人群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中老年人群开展体重干预。”

出于权威杂志的严谨性,往往这类杂志只会用很“低调”的词汇来形容这种现象,比如“日益严重”。但是,当类似于中老年人,仅有56人体重不超标,这种夸张对比,实在是找不到理由去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喝水都能胖?

为什么人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体重超标呢?这可能是个比较非常具有争论的话题。而网络上那些简单将它归结于“缺乏运动”或“饮食过量”,其实并没什么说服力。我们大家都知道,吃得多,运动的少大概率会引起肥胖。

但,这也只是大概率,偏偏也有那么一群人吃得多,运动的少,照样体重正常的人。也有很多人吃的少,运动的很多,但是体重似乎也没有丝毫改观。

甚至有人宣称自己是喝水都会胖。你相信喝水会胖吗?难道热力学定律在ta们身上就失效了吗?

显然不是!因为人体的体重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机制调节。甚至有科学家认为,体重是大脑内某个调节点设置好的,这个调节点很牢固,并不会因为简单地控制饮食和运动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要改变它,可能需要很大努力,但是我们现在仍然对此还并不清楚。可能这个过程与人体机制的调节有关,比如吃不胖的人群只要稍微多吃一点,大脑就会告诉身体加足马力多发热,把这部分多余的热量消耗掉。

年龄增加体重超标的可能原因

进化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变老之后体重增加,可能在人类早期进化中是一种“有益”的进化机制。他们认为,在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那时候年轻精壮凭借在体力上的优势,常常要出去打猎,而年老者则被迫选择呆在“家里”。

因为要呆在家里,自然要努力在这段时间里避免自己饿死。所以,年老者必须去降低自己的代谢,减少热量消耗,存储更多脂肪以度过这段时间。

只不过,当人类社会来到当代,人们早已不再需要去挨饿度日,故曾经的优势策略,摇身一变成了劣势。体重超重、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每年因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仍旧相当可观。

大脑有理论学说认为,人的体重是由大脑设定调节的。这是一种脑电-化学信号耦合机制。换句话说,人在吃东西时,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感受到的味道,以及食物对胃肠的挤压产生的饱腹感等,共同以特定的信号上传到大脑,而大脑就像一本空白的笔记本,不断去记录这些信息。

但是,大脑这本笔记本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它并不愿意去记录那些平常的信息,它对那些最强烈最刺激的信号很感兴趣。

所以,当我们暴饮暴食之后,这些强烈的信号就被记住,而当你再次回到正常的饮食量后,你就会发现,虽然身体消耗其实已经足够了,但是大脑却似乎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它欺骗你说你还没吃够。

而随着年龄增长,只要你人生中曾暴饮暴食过一次,大脑就深深地记住了它。它倾向让你去再次体验这种信号,来获得满足感,所以,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增加后饮食量其实并没有减少而是在增多。

肌肉人体约有块肌肉,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最长一块可达60厘米,而最短一块仅1毫米。肌肉总重量约占人体体重的40%。所以,肌肉是人体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器官。人体的各个活动都离不开肌肉。

所以,当提到能量消耗上,肌肉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肌肉消耗掉了每天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年龄增加,肌肉开始萎缩。

这种肌肉萎缩一方面有肌肉自身衰老的原因,另一方面与自身肌肉的失用有关。当肌肉活动不再消耗足够的热量,而饮食却照常进行时,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存在在皮下、腹部等部位。

压力人到中年后,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们不得不呆在办公室,减少户外活动。而在压力过大时,人会倾向焦虑。而饮食可以刺激大脑多巴胺的产生,使人产生欣快感,以减少焦虑情绪。

所以,当生活节奏过快时,也恰好赶上了人的年龄由精壮时代步入中老年,所以,大吃大喝来释放压力也就变的顺理成章。

此外,过高的压力还会刺激身体分泌过高的糖皮质激素来应对环境变化。而糖皮质激素的显著升高,会导致向心性肥胖,即腹背部、脸部等肥胖,而四肢却正常。

而这种肥胖机制,一方面导致对内脏器官可能会构成潜在危害,另一方面因为远离四肢,故四肢运动,消耗起来往往并不容易见效果。

建议

虽然年龄增大带来的体重超重问题很常见,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绝大多数人通过后天的行为控制都能够或大或小的取得相应的效果。

但是,有必要再次强调,简单的增加运动和控制饮食并不能帮我们摆脱体重超重。我们需要科学严密地计划和遵循一定原则才可以。

国外曾有研究表明,只要每天减少一半饮食,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控制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方法也有部分专家对其长期效果表示怀疑。

结合当下主流意见,归纳为以下几点:

饮食是否足量不能单凭自我感觉因为大脑和胃肠的信息感应方式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只凭自我感觉来判断是否吃够或吃饱了。你可能需要先要测算出自己的基础代谢,即自己每天正常需要摄入的热卡。

关于如何计算,这可能需要借助一些仪器来完成,但是这种机器现在很普遍,正常的健身房、医院、营养管理机构等都有。

如果实在受限,你可以在手机app里下载现在比较常用的几款热卡计算软件,只需输入身高体重即可知道自己的大致基础代谢。

知道自己每日的基础代谢之后,接下来的就要算自己的正常体重,这个可以在软件里一并测算出来。最后一部就是,计算哪些饮食能满足你的日常需求了。

你可能需要根据中国营养膳食宝塔推荐的营养构成比例和量来吃。(如果大家很感兴趣,回头可以专门写一篇相关文章)

运动不能停留在舒适区散步或跑步确实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运动。但是,如果长期只维持在低强度的运动,其实对身体的益处十分有限。更别提控制体重了。

而且,很多人再看到自己的体重并没有达到理想程度就私自加运动量,运动量虽然上去了,效果好像也开始有了,但是还不够明显,于是越加越大,最后竟然出现了疲劳性损伤。

然后损失一旦出现,运动又瞬间降到了零点,很快又回到起点,甚至更糟糕。

其实这就是因为对如何科学健康运动缺乏相应知识导致的。

有充分证据支持,20分钟的间歇性的高强度运动的效果要远远高于低强度的40分钟运动效果。如果你想要控制体重并获得健康,你需要定期让自己跳出运动的舒适区。

加上肌肉力量训练很多人只跑步、散步等,从来不做强化肌肉的力量训练,这无疑是一大错误。当人们去做力量训练之后,肌肉的重量会增加,而增加的肌肉会提高身体对能量的消耗利用。

这时人会的体温会升高,基础代谢很旺盛,而这种高代谢状况可以有效的将身上堆积的脂肪消耗掉。

「声明:本文原创,请珍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