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评斗魂用稻盛和夫的成事心法构建精神 [复制链接]

1#

年这个夏天媒体很忙,一边东京奥运会比赛进行的如火如荼,中国奥运健儿屡创佳绩,连连夺金,众志成城抵御洪灾、抗击疫情令人时而精神振奋、时而热泪盈眶;与此同时,上了“热搜”的还有明星涉嫌强奸被刑拘、幼童遭生父高空抛下,这不禁让人感慨这“世道”是怎么了?

支撑一个人行为的价值观,道德沦丧的核心原因是价值观的畸形和扭曲。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呢?

稻盛和夫的这本《斗*》用通俗、精练的语言,简明、清晰的逻辑结合阐述了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可能会有人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打工者”,企业经营哲学对我来说意义不大。但我个人觉得事实并非如此,换一个视角去看一个企业的经营哲学,一个领导者的经营哲学有利于我们去思考这样的企业适不适合我,这样的企业是否有“情怀”,是不是真的可以像稻盛和夫的企业那样可以让员工“托付终身”。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不仅适用于自我价值体系的提升,也适用于识人、品人。

《斗*》这本书从“人生怎样才能成功”和“企业经营怎样才能成功”两个维度,以稻盛和夫先生自己的人生经验现身说法,围绕“成功方程式: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和“PASSION七要素”即利润(profit)、愿望(ambition)、诚信(sincerity)、真正的强大(strength)、创新(innovation)、乐观(optimism)和决不放弃(nevergiveup),详细阐述了一个普通人具体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工作、面对困难、面对选择,以及应该如何在人生和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凝聚团队,成长为卓越的领导者,进而成就伟大的组织。

先要成为成功的人,再成为成功企业的经营者。这是个递进的关系,其中的价值观体系是一致的。并且,稻盛和夫构筑的利他哲学以京瓷和美国AVX的合并案例作为依据,充分说明这种价值观是完全可以被不同文化、习俗、信仰以及思维方式所广泛接受并实践的,在理论层面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在实践层面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1.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是有模型的——成功方程式,人生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能力、热情和思维方式是成就人生的三个要素,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乘而不是加”;能力和热情的阈值在0-之间,而思维方式则不同,它的阈值在负-之间。

这意味着两个关键点。第一,三个要素中任何一个都绝对不能为零,一个为零人生“归零”;第二,思维方式是个矢量,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正向的思维方式可以引领人生走向光明,而错误的思维方式会让人走向万丈深渊。现实生活中的发动战争的希特勒和漫威动漫中的灭霸都是思维方式为负值的典型案例。

能力,是物理层面需要具备的条件,诸如健康、才能,稻盛和夫认为这主要来自于天赋,但我认为后天的努力也应该算在其中。因为很多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虽然未必能够突破某种极限但依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热情,是精神层面需要具备的条件,迫切的想要做一件事和内心强烈的抵触的做一件事的结果一定是不同的。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同样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心态上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和认为自己肯定不行的结果一定会有差别。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想要成就美满人生,还是应该多读书、多思考,提升自己思维方式的同时,多维度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富有热情的事情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2.跟自己博弈

稻盛和夫认为,人最伟大的能力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水滴石穿”是水征服了石头;“水来土掩”是土征服了水,大自然就是这样万物相生相克,但很难找到什么自己可以征服自己的东西。

但是,人可以,人是自己可以战胜自己。

贝多芬在晚年时完全丧失了听力,这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影响无疑是致命的。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创作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无独有偶。霍金,在21岁时因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在轮椅上坐了47年。他的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在这种情况下,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走出了重要一步。

战胜自己就是跟自己博弈,这比战胜其他的东西更需要勇气和坚持。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之处。

3.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稻盛和夫认为,人不可能完全摆脱痛苦和烦恼,但是,即使处于最低潮,我们仍然可以努力,不失去对明日的希望。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俞敏洪的座右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每个人都会遇到低潮期,但每个人面对低潮的态度是不同的,而这种态度往往决定了后来的结局。有的人永远的滞留在了谷底,有人却能够蓄势待发,等待机会厚积薄发。

阿里巴巴的崛起让马云成为了神话,可是他在成为“神”以前却是落榜生,他先后参加过三次高考,最后一次距离本科分数线还差了几分。是什么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的顶住来自于家人和老师的压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参加高考呢?是心中不灭的希望之光!

新东方的崛起让俞敏洪成为了另一个神话,而新东方更是莘莘学子梦开始的地方。但是老俞有着跟马云类似的经历。马云经历了三次高考,短板在数学。老俞也同样经历过三次高考,短板在英语。但是因为心中有希望,终圆北大梦。毕业后的老俞,再经历了出国梦碎之后创办了新东方。在新东方学习过的学生都知道老俞的那句座右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无疑跟稻盛和夫所说的“即使处于最低潮,我们仍然可以努力,不是去对明日的希望”表达着同样的精神。

成功的人各有各的成功,但当复盘他们的“发家史”的时候,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故事大抵情节是雷同的,基本都是众人反对而一意孤行,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因为在他们成功的背后的精神是相同的,就是无论处于怎样的绝境却依然充满希望。

《斗*》这本书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文字:“所谓人生,就是由自己扮演主角的一场戏剧。但是,在现实生活的戏剧中,我们不仅要扮演角色,而且要创作剧本。一般的剧本,从一开始就设定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确定了故事的结局,但人生的戏剧则与此不同,这场戏怎么写、怎么演,全靠我们自己。”

我想,这段话应该是对“做命运的主宰者”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我们不仅是自己人生这场戏的主角,更是导演和编剧,人物的设定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要怎么演好这出戏也由我们来做主。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没有冲突的剧情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跌宕起伏的过程是不精彩的,人生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失意的时候,放眼于一生这往往是这场戏中最精彩以及最耐人寻味的部分。人生如戏且只有一次,把编剧、导演、主角的工作都做好,活出精彩的人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